商業養老保險如何補充社會養老保險的不足

  社會養老保險是國家為職工有年老退休後可以獲得由政府、企業、個人三方共同繳納的養老基金,而制定的一項制度。但養老保險在實行多年以來,由於監控力度、金融通賬以及不合理的分擔機制等問題,越來越走向不健康的發展方向,養老保險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切的保障之一,除了如何繳納獲取養老基金之外,其發展中的幾個缺陷也同樣備受關注。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說說的吧。

  一、社會養老保險的不足

  缺陷1:社會養老保險立法強制性不足,養老保險在擴大覆蓋面上遭遇瓶頸。

  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藉由《勞動法》作為規範政府與被保險人的規章政策的同時,主體是依靠《國務院關於統一企業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和《國務院社會保險費徵繳暫行條例》等行政規章在規範監督。但由於行政規章不具《勞動法》的法律約束力,在規範養老保險關係時缺乏有效力度,在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上也缺少強制的推動力。政府社會保障部門對養老保險事業的管理無法做到依法行政,無法強制讓政府和被保險人履行應承擔的養老保險義務,致使職工無法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久而久之使勞動者對養老保險失去信心。

  養老保險一旦因立法滯後、無法可依,處罰力度不足而影響其健康發展,那麼養老保險擴大其覆蓋面的障礙將更大,這使用全國各地職工與退休人員的養老基金無法均衡發放和使用,甚至大多數地區無法實現養老保險基金。

  缺陷2: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乏保值、增值的機制

  社會養老保險積累的基金,是為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的人口老齡化準備的。基本養老保險部分積累基金模式存在的前提是具有投資積累功能,如果沒有有效的投資手段作後盾,基金的貶值就成為必然,部分積累的基金模式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但我國目前養老保險制度的設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餘侷限在庫存現金、財政專戶存款***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家債券等幾個方面。其中財政專戶存款和購買國家債券佔絕大部分。這樣的限定和基金儲存構成,難以保證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從銀行存款方面看,銀行利率的調整,通貨膨脹率的波動都直接威脅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與增值。據有關資料顯示,1985年至1993年的連續9年中,有4年***1985、1987、1988、1989***的養老保險基金各期存款利率均低於通貨膨脹率,1986年和1993年3年期以下的存款利率也低於通貨膨脹率,只有1990年、1992年的養老保險基金各期存款利率高於通貨膨脹率。在這種情況下,養老保險基金即使全部按最長期限***8年***定期儲存,也難以保值。從國庫券方面看,國庫券年利率受通貨膨脹率的影響,也同樣存在貶值問題。1985年5年期國庫券到***到期時,有兩年利率大幅度低於通貨膨脹率,1986、1987年國庫券也存在同樣問題。

  養老保險基金缺乏投資增值機制,大大提高了養老保險的利率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

  缺陷3:養老保險費分擔機制不合理

  政府強制規定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納一定比例的費用,政府給予一定補助。這是一種責任分擔機制,但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費用分擔模式並不合理,其主要表現是用人單位繳納比例為71.4%,個人為28.6%,而政府幾乎沒有承擔費用分攤責任,而僅在養老保險不足以分配時,給予一定的彈性補助。個人分擔責任過輕,政府責任不到位,這使得大多數用人單位在養老保險的繳納上承受著過重的負擔。這種繳費負擔往往演變養老保險費收繳率持續走低,企業惡意拖欠費用的現狀,最終只會導致養老保險制度走向不健康的發展方向,最終受影響的是職工個人的利益。

  缺陷4: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轄權與隸屬權錯位,制約養老保險跨地區發展

  社會保險要求參保物件的廣泛性和保險基金跨行政區域相互調劑。從客觀上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轄社會保險的許可權是跨區域的,但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隸屬管理權在各級地方政府。受地方利益的驅動,使得保險基金跨地區調劑變得十分困難。若要實現省級統籌,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調劑基金收不上來,由於省級統籌是按全省來測算收繳養老保險費比率的,全省執行一個統一的比例,地區間受職工年齡結構、工資水平等因素影響,客觀上存在淨調出調劑金地區和淨調進調劑金地區。由於全省調劑金不能到位,調劑金功能實現不了,造成應調進調劑金地區的調劑金不能及時得到調劑,做不到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養老保險工作陷於被動境地。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城市間的聯絡越來越緊密,不少人在各省市間流動工作,養老保險如果不能實現跨地域繳納和領取,對於職工早前已繳費用和退休後的領取會產生較大的障礙,基金轉移、跨地區續繳、按時足額發放都是被保險人備受關注又存在較大困難的地方。

  社會養老保險在擴大覆蓋面、增值保值、提高保障性及實現跨地區繳用方面因立法、制度、監管、權職的各種原因遭遇瓶頸,從而導致職工在年輕時無法實現全面的繳納,年老後無法按時足額地享受養老金的權利,很多發展較為落後的地區甚至無法得到這種保障。

  二、

  當社會養老保險存在各種發展和保障瓶頸時,商業養老保險的補充作用尤為明顯,目前我們的商業保險公司遍佈全國,保障覆蓋面甚廣。商業保險是個人根據意願按實際經濟能力及需要保障的額度與保險公司簽訂合同約定權利義務的,是受法律監管的。

  在養老保險的層面上,目前商業保險的分紅險完全可以實現養老金的保障功能,在一定經濟能力前提下,個人投保分紅險,除了定期收益外,還可以獲得保險公司的分紅收益,具有增值保值功能,在年老後按合同約定每月領取養老金。商業保險在繳納與領取上比社會保險靈活很多,不受地域限制。作為為年老有詳細規劃的人而言,社會養老保險只是一種基本保障,而商業保險可以提供全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