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淨價交易是什麼

  所謂國債淨價交易,就是一種在現券買賣時,以不含有自然增長應計利息的價格報價併成交的交易方式。也就是將國債成交價格與國債的應計利息分解,讓交易價格隨行就市,而應計利息則根據票面利率按天計算,從而使國債的持有人享有持有期間應得的利息收入。因此,在淨價交易條件下,由於國債交易價格不含有應計利息,其價格形成及變動能夠更加準確地體現國債的內在價值、供求關係及市場利率的變動趨勢。

  早在1993年,財政部首次通過19家國債一級自營商,藉助STAQ系統採取過淨價交易方式;此次通過深、滬證券交易所試行國債淨價交易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1***實行國債淨價交易符合國際慣例,特別是附息國債實行淨價交易是國際上比較通行的做法,是國債市場發達國家的基本經驗。

  ***2***淨價交易方式能清楚地勾畫國債交易中賣方的收益程度和買方的支付成本,使買賣雙方的利益比較明確。對賣方來說,其得到的收益包括買方支付的成交價格和持有期間應得的利息;對買方來說,其付出的成本也包括向賣方支付成交價格和賣方持有期間應得的利息。

  ***3***國債淨價交易下的成交價格總是圍繞著國債面值上下波動,反映了市場利率的變化對國債價格的影響。

  ***4***實行淨價交易能分辨出國債交易中的資本收益和利息收益,為稅務處理提供便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規定:“國債的利息收入享受免稅待遇,在淨價交易方式下,將國債成交價格與應計利息分開,有利於稅收方面的財務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