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國債期貨

  國債期貨是當今全球規模最大、運作最成熟的金融衍生產品,佔全球各類金融期貨交易額90%左右。然而在許多投資者看來,與其他所有期貨品種相比,國內即將上市的國債期貨實在是國內期貨市場迄今最“複雜”的交易品種。

  身具多重特殊概念

  所有商品期貨合約的標的都是實物,例如大豆油、螺紋鋼、白糖等。股指期貨標的滬深300指數不是實物,通過轉化為現金交割。惟獨國債期貨合約標的既非實物又非現金,而是虛擬的“名義標準券”。即包括面值100萬元人民幣、票面利率3%,在交割月第一個自然日剩餘期限4~7年、可用於交割的“一籃子”符合要求的中期國債券種。

  所有期貨品種完成交易後均以統一價格進行交割,而國債期貨卻由於“名義標準券”對應券種同期多達34個左右,其交易最後需採用不同的現貨券種進行交割時,買方支付的金額也因賣方選擇的券種和交割時間的差異而不完全相同。買方接收每百元國債支付給賣方的實際金額,即為國債期貨特有的“發票價格”。

  在“一籃子”可交割債券制度下,合約賣方有權根據“發票價格”的差異,選擇最便宜、對自己最有利的國債券種交割給買方,該券種即為“最便宜可交割債券”。“最便宜可交割債券”可以通過“久期”與“收益率”的相互關係來尋找。簡言之,久期就是債券的持續期。對於收益率在3%以下的國債來說,久期值最小的就是最便宜可交割債券;對於收益率在3%以上的國債來說,久期值最大的就是最便宜可交割債券。而對於久期相同的國債來說,收益率最高的就是最便宜可交割債券。

  在套期保值等投資組合交易中,買入國債現貨,同時賣空對應規模的期貨,然後把國債現貨用於期貨交割,這樣獲取的理論收益稱為“隱含回購率”。一般來說,隱含回購利率最高的債券也就是最便宜可交割債券。

  交割與眾不同

  回顧引發1995年6月“327”事件,當時導致國債期貨被取消和中國期貨市場10年清理整頓的原因之一就是當年用於交割的單一券種發行數量過校當時“327”國債期貨所對應的92國債現貨只有246.79億元,相對於“327”事件當天5000多億元的成交量,必然要發生大範圍違約。而即便是實行混合交收,考慮到當時實際流通的國債總量不過1000多億元,仍遠不能滿足交割需要,這也會導致逼倉。而本次國債期貨採取了“名義標準券”對應的“一籃子可交割債券”的規定,能夠有效地防止現貨數量少於期貨而發生逼倉的現象,最大可能地規避了實物債券到期兌付可能引發的“到期日效應”影響,保證國債期貨交易的平穩性和連續性。

  按照“一籃子可交割債券”制度,國債期貨同期符合交割條件的券種多達34個左右,其中最合適的約有4個。這就需要合約賣方按照規定的要求,通過計算,在符合交割條件的券種中選擇最便宜、最有利的品種;在滾動交割制度下,選擇最合適的交割日期交付給買方。

  與其它期貨品種不同,個人投資者也可參與國債期貨的實物交割。國債期貨自交割月第一個交易日至最後交易日的前一交易日的交割結算價,為最後一小時成交價格按成交量加權平均價。最後交易日交割結算價,為最後交易日全部成交量的加權平均價。如市場出現異常,交易所有權對交割結算價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