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風險指標有哪些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我國外匯儲備面臨資產貶值、持有成本上升、本幣升值、國內通脹加劇等風險。那麼要先知道外匯儲備的風險指標都有哪些才能知道如何應對外匯儲備風險。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外匯儲備風險指標的具體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外匯儲備風險指標的種類

  國家外匯儲備風險是指一國所有的外匯儲備因儲備貨幣貶值而帶來的風險。它主要包括國家外匯庫存風險和國家外匯儲備投資風險。

  外匯儲備風險是指外匯儲備所有者或投資人在持有、經營儲備資產過程中,因偶發性、不完全確定性以及其他各種因素所引起的收益的不確定性和儲備資產損失的可能性。作為一國持有的特殊金融資產,外匯儲備既面臨金融資產普遍面臨的一般金融風險。

  自1973年國際社會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世界各國外匯儲備都面臨同樣的一種運營環境,即儲備貨幣多元化,儲備貨幣以美元為主,包括美元在內的儲備貨幣匯率波動很大。這樣,就使各國的外匯儲備面臨極大的風險。由於外匯儲備是國際清償力的最主要構成,是一國國力大小的一個重要象徵,因此外匯儲備面臨的風險一旦變為現實,其造成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外匯儲備風險的特點

  又由於其來源和用途的特殊性,存在一些特殊風險。其特點是:

  1、除了面臨金融風險,還面臨一定的非金融風險。

  2、首期風險主要由國家承擔,一旦風險暴露會呈梯次推進,進而影響到整個經濟體系的發展。

  3、風險高度集中,一旦風險變成現實,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甚至打亂金融秩序,帶來社會動盪。

  4、風險程度受多種因素影響,且容易因外部衝擊而加劇。

  5、受損國和地區會採取緊急救治措施,但這些措施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和地區金融乃至經濟局勢的穩定。

  外匯儲備風險的應對策略

  1. 擴大進口平衡國際貿易順差,放鬆資本流出管制減緩外匯儲備的增加。

  增加進口,特別是資源類產品和高新科技產品的進口,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同時平抑貿易順差。同時,放寬居民持有外匯的限制,放鬆資本流出管制,鼓勵國內居民和企業開展對外投資,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的收益率,改變儲備資產收益風險不匹配的狀況。

  2.優化外匯儲備幣種和投資結構,實施動態管理,防止儲備資產的縮水和損失。

  首先,要使我國外匯儲備結構處於優化狀態,應該在科學量化結構指標體系基礎上加入預警機制和彈性機制,使之能夠隨國際經濟發展變化而適時適當地調整。如根據對外貿易依存度、進口支付要求、市場干預、償還債務需求等方面的因素來確定儲備幣種,堅持儲備幣種多元化。

  其次,實施科學投資和動態管理。利用外匯儲備進行投資是防範其縮水和損失的重要途徑。為此,在發達國家可以考慮債權轉股權,在發展中國家可以進行資源股權、份額投資,基礎設施投資等。這樣才能避免美元金融的危害,確保外匯資產的價值。

  此外,還可借鑑新加坡 GIC 和韓國 KIC 管理模式,將中國富餘的外匯儲備交與專業機構進行投資經營管理。公司可以多元化投資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和實物資產,可以使央行的一部分外匯儲備從資產負債表中轉出,達到降低央行儲備量的效果。

  3.完善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制度,降低系統性風險。

  首先,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由“有管理的浮動”向“清潔浮動”發展,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人民幣國際貨幣可以有效降低我國企業的外匯風險,提高本國金融機構的融資效率和競爭力,緩解龐大外匯儲備帶來的過多風險問題。

  其次,調整中國外匯儲備的管理制度。實現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發展。

  最後,不斷完善外匯交易制度。增加交易主體、引進美元做市商制度、增加人民幣對外幣掉期業務、銀行間市場交易品種等,通過各種市場化手段,不斷完善外匯儲備管理制度,降低外匯資產的系統性風險帶來的貶值。

  4.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

  由於各種原因,國內外匯儲備風險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程度不高,即便引進的優秀人才,也會因激勵不夠或是工作環境不理想而大量流失。

  而在金融領域,人力資本是核心資源,我國要建立外匯儲備資產風險管理專業人才系統的培訓制度、有競爭力的薪酬管理制度和升遷制度,把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留住人才放在戰略的高度。如此才能為我國外匯儲備的高效管理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