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股市暴跌

  最近一週時間內中國股市可謂驚心動魄,在迎接了新年第一個交易日的時候所有人都體驗了一把全新的股市避險機制“熔斷”,今天股市又一次上演了這一幕,那麼面對股市的坍塌我們小散戶該怎麼班呢,下面小編就整合了一些辦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著三一重工、清華同方、紫江企業等試點上市公司陸續公佈其股權分置解決方案,市場開始步入全流通。

  分析上述幾家公司的方案都有共同點:都不用散戶掏腰包,相反還給散戶一份“厚禮”,補償流通股,這比較簡單的國有股減持來說,當然是進步。

  但由此也帶來問題:由於現在的流通股東獲得補償,當補償流通股上市之日時,根據經驗,市場走勢有“除權”、“填權”的區別。其中“除權”走勢是由於投資者流通股份數量增加,在流通股市值不變前提下,流通股價格下滑到均衡價格的狀況。比如現在收盤價是13元/股,當流通股東獲得的補償股份可以流通的時候,比如每10股補償3股,那麼除權價格就是10元,也就是流通股的價格下滑到10元,原來的股民也不賠錢,這就是所謂的除權。可以看到除權乃至復牌後價格低於除權價格的情況出現,對於流通股東來說都是很糟糕的。

  加之國有股問題事關資本市場全域性,所以未來股市會不斷面對除權走勢,綜合指數也會相應變化,碰上權重較大的股票進行全流通試點,綜合指數也會自然出現下挫。

  我們在2000年的方案中就提出過,要避免市場出現坍塌,最好的做法是管理層通過行政干預的手段集中在一個時間點上進行含權股份集中上市流通,那樣的話指數自然出現一個缺口,然後市場進入全流通時代。

  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站在普通投資者角度考慮問題,我們沒有能力改變國家的大政方針,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順應市場的變化,提前研究好市場的結構性調整,明白市場未來的方向,做好種種預防工作。

  很顯然,管理層是採取不斷推出試點方案的措施解決市場問題的,這樣的話就會不斷有新的除權個股產生,由此指數就是平著走也會不斷向下跳,所以會帶動整個市場出現所謂的“坍塌”走勢。

  現在我們就來談談假如市場出現坍塌走勢的對策。

  首先就是倉位控制,由於市場的坍塌體現在市場指數不斷出現下跌狀況基礎上,所以市場總體得走勢應該是繼續向下的,按照野山龍規,在下跌趨勢明確的時候,應該採取空倉的措施。但由於這一次市場不斷下跌是在流通股含權基礎上,所以市場下跌,投資者的利益還是有保證的,因此我們建議採取半倉的措施應對市場得走勢。

  其次,選股。很顯然垃圾股或者問題股,是需要很久才能獲准進行試點的,所以他們現在不含權,但是市場又在下跌,所以他們不會倖免於難的,他們能夠獲得新生只能在政策網開一面允許他們也進行全流通試點的情況下才有翻身的可能,所以現階段只能建議大家放棄。

  同時我們也計算過三一重工的全流通方案,市場流通股規模擴大到原來的四倍,大家可以想象市場坍塌的幅度應該是不小的,而且原來的非流通股每年減持5%,這就相當於現流通股本增加20%,這個幅度也是可觀的。

  因此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我們判定:未來市場的投資主體仍然是基金,他們認可在完全流通市場情況下按照10倍市盈率發行股票,現在只能把這個作為選股的標準,也就是說高於10倍市盈率的個股有迴歸的趨勢,而低於10倍市盈率的個股由於不斷下跌產生的恐慌還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但不管怎樣,目前市場品種中就有許多10倍市盈率個股,選擇他們從中線操作的角度講是安全有效的。比如五礦發展600058、江淮汽車600418、中化國際600500、山東鋁業600205等個股可以作為大家的備選物件。

  第三,輔助手法。在半倉選擇10倍市盈率個股基礎上,實盤操作也不是一直持股不變的,必須要學習和引進基金的高拋低吸手法。

  不過,因為現在全流通的最終正式方案還沒有出臺,我們的對策還存在調整的可能,但按照試點機構已經推出的方案,我們認為上述對策還是有效的,但資本市場需要大家集思廣益,大家提出自己寶貴意見,為維護我們作為散戶的利益做貢獻!

  到今天,4家上市公司進行股權分置試點工作的方案全部出臺。

  同時股票復牌,並普遍出現漲停走勢,尤以清華同方最為搶眼,連續兩個漲停。

  根據經驗,我們感覺將來股權分置工作的正式方案正在浮現,並且最大可能是清華同方的方案。

  清華同方的方案是給於流通股東10轉10的對價。

  簡單總結的理由如下:首先,分析這幾隻股票幾天內的走勢,唯有清華同方連續兩個漲停,其他一個漲停後均告震盪,我們在野山資訊yeshan網站中發表分析文章,多少有些偏激指出:試點上市公司的股票漲停是鬧劇,其目的是為了最終能夠順利通過方案作準備的。按照這種逆向思維,在方案浮出水面後,誰的股價繼續保持堅挺,從某種意義上說,誰的方案就是最那個的。當然這不是說他們好,而是說這樣的方案最符合大股東的利益,最能夠取得雙贏局面。

  其次,仔細分析其他三家的方案,都採取非流通股東送股的方式,甚至還有兩家送現金。相比較來說只有清華同方的方案一毛不拔,大股東現在的股份不縮水,也不用掏腰包。我們斷定這樣的結果自然是大股東最喜歡的。

  第三,最符合大股東利益的方案是最能夠被廣泛推廣的方案,這顯然不用多說。而且我們仔細研究股權分置的會議程式,在召開股東大會之前,上市公司董事會是必須取得國資委批覆的,然後再開會。我們很好奇,國資委的批覆是否有允許修改的條款,如果就一個價格逼著你同意或者反對,是不是有點霸王?當然中國實踐反覆證明,流通股東參加股東大會尚沒有堅決投反對票的史鑑。所以現在最符合大股東利益的方案,通過股東大會表決沒有問題。

  因此清華同方的方案很可能就是未來正式的方案。

  未雨綢繆,讓我們看看清華同方的方案給市場帶來了什麼。

  第一、每股市盈率下降50%清華同方2004年每股收益0.20元。按照最近該股收盤價10.53元計算,現在流通股的市盈率是52.65倍。

  在接受對價後,全流通的清華同方按照保本市價5.24元計算,平均市盈率是26.2倍。下降幅度是50%。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看到清華同方的股權分置試點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有效降低中國證券市場目前畸高的市盈率水平。

  那麼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由於清華同方市場價格在完成對價以後,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現在的每股10.53元和未來的每股5.24元是一樣的,所以市場價格會出現高達50%的“除權”缺口,因此現在基本上可以堅定:這是從制度上準備營造出未來中國股市“坍塌”時代了。

  面對一個“坍塌”的市場,那些不能夠被試點的股票恐怕不會像清華同方的流通股東那樣幸運有非流通股東送股,他們大概要實實在在的撞地板了。所以只能敬而遠之。

  但是另一個方面,根據近期若干基金經理的巨集論,全流通後市場平均市盈率大概在10倍左右,所以很遺憾即使如清華同方這樣的股票在全流通後雖然市盈率下降50%,但仍有26倍之高,真要繼續“迴歸”到10倍,那還有3塊多的下跌空間,因此我們只能“忍痛”放棄。

  第二、保本市價也是現價的50%在計算保本市價的時候,遵循市值統一原則,也就是假設清華同方現在的市值等於他的股份全部流通以後的市值。

  清華同方現市值按照今天收盤價計算:27303.05萬*10.53+***57461.20-27303.05***萬*5.2=444323.49萬元全流通後,假定清華同方的市值仍等於444323.49萬元。

  那麼全流通後現在清華同方流通股東的保本市價是444323.49萬/84764.25萬=5.24元。

  由於流通股東獲得10轉10的對價,股份數量增加一倍,所以現在的市場價格,有很大可能從現在每股10.53元下降為每股5.27元。

  所以理論上清華同方現在持股成本低於10.53元收盤價的流通股東完成全流通後仍會有微薄收益。

 第三、清華同方流通股本增加2倍多該股現在的股本結構是流通股27303.05萬股,總股本57461.20萬股。支付對價後,增加27303.05萬股流通股份,總股本達到84764.25萬股,全部流通股。於是流通股本擴大210%。

  最後要說的是,通過對已經公佈試點方案進行分析,我們只能繼續堅持10倍市盈率概念。今天再為大家增加一隻股票,000039中集集團,由於近期某機構連續出貨導致該股也進入10倍市盈率俱樂部,所以在此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