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市場風險加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7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上漲幅度超過10%的有15個城市,其中深圳漲幅最高為41.4%,上海和北京上漲幅度超過20%,南京、廈門與合肥上漲幅度超過30%。房地產市場又在變化著,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市場泡沫的擔憂

  土地市場方面,截至目前,南京成交土地款已經高達820億,同比上漲123%,溢價率平均達93%。其中有22宗可以稱為地王地塊。去年下半年至今,隨著大部分一二線城市樓市出現復甦和好轉,“日光碟”、“買漲不買跌”的局面層出不窮。二線城市中,合肥、南京、廈門等城市漲幅仍然超過 一線城市,廈門7月環比漲幅4.6%居70大中城市之首,合肥以4.2%緊隨其後,而北京7月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僅為1.7%。不少業內人士開始擔憂,當前房價存在一定程度泡沫。相關人士稱投資客買房買瘋了,開發商搶地搶暈了。經濟調整期,居民收入放緩,債務風險累積,房地產卻在上演一場盛宴。有點看不懂。”相關房價模型報告稱,一線城市房價在2013 年之前無明顯泡沫,但相比全國均價波動更大;2014 年之後,已不能用收入模型對房價進行解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有一定泡沫,但並不意味著下跌。行業人士認為,地王對於拉昇未來市場預期起到了關鍵作用。一線城市中豪宅化程序加快,整個市場供應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未來房價仍處於穩中有升過程,而市場需求則開始由新房市場逐漸轉向二手市場。

    市場逐步收緊

    房價過快上漲已經使一些城市開始收緊調控。合肥自7月1日實施新的限貸政策之後,8月進一步收緊為最嚴限貸。除此之外,南京、廈門、蘇州等都在陸續出臺限貸甚至重啟限購,而接下去也或有更多城市跟進加碼調控。

    不過,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南京政策力度非常有限,特別是信貸部分,增加首付比例過小,對於改善需求來說影響非常小。蘇州新政力度相比南京稍大,但只是提供1年社保證明,對投資需求來說影響有限。

   信貸如果收緊,房地產市場漲幅將明顯放緩。歷史經驗證明,房地產的價格上漲爆發,主要與信貸過量有明顯關係。

   表面上房地產市場供不應求導致房價加速上漲。但事實上,供不應求的主要原因恰恰是貨幣供應量過多。因為貨幣供應過多,開發商才有實力捂盤,市場資金過剩,房地產事實上成為了貨幣的蓄洪池。

    央行15日上午釋出的上半年金融資料顯示,截至6月末,狹義貨幣M1餘額44.36萬億元,同比增長24.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9%和20.3%。今年上半年居民按揭貸款新增2.36萬億,同比多增1.25萬億元。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巨集偉稱,官方已經強調防範資產泡沫的繼續放大,抑制投資投機,證監會也收緊了上市房企再融資,國土部等部門分別傳出針對土地市場的政策收緊訊號。

   三季度其他房價上漲幅度超過10%的熱點城市,樓市調控已經進入“限貸”政策出臺的“前夜”,重啟“限貸”甚至“限購”已經是大概率事件。核心內容顯然是通過“提首付,降槓桿”的方式為樓市降溫。

    同時,“地王”頻現導致市場存在系統性風險,因此三季度勢必會有對應的“控地王”措施。比如針對拿地場外配資、加槓桿拿地情況給予監管和控制,對於拿地首付比例進行提升,對於拿地後的開工時間、達到預售條件的時間及竣工的時間給予限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