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防止基金重倉股偷樑換柱

  基金2015年四季報剛一出籠,一些業績優異的基金重倉銀行股的訊息立馬滿天飛,跟風投資的小散們也希冀從迎接股指期貨的銀行股中淘一把金,可惜的是,銀行股近期的表現只能讓他們失望。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

  基金重創股的含義

  基金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這裡所說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基金重倉股是指一種股票被多家基金公司重倉持有並佔流通市值的20%以上,也就是說這種股票有20%以上被基金持有。

  按照現有要求,基金要每季度披露前十大重倉股,時間點是每季度最後一日。也就是說即使是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如果基金經理因為某些特定的原因不願意公之於世,完全可以在最後一天賣出該股,等到時間點一過,再次買入。在這一過程中,基金經理真正看好的重倉股,經過一番騰挪,被安全地“雪藏”。

  眾所周知,中小盤股因為流通股本較小,業績又更容易爆發性增長,往往成為牛股的“集中營”。中小規模的基金重倉一隻中小盤股票,對基金淨值很有可能產生比較大的貢獻。為防備獨門暗器被跟風,或防止引發對手盤拋盤,基金經理也許比較忌諱重倉股被人察覺。有時,某重倉股有重大利空,為避免被媒體詬病,基金經理完全可以在季度末減倉,使之安全轉移到前十大重倉股之外,更有甚至,通過獲取內幕訊息或者關聯交易,重倉了某隻股票,但為了掩人耳目,基金經理也很有可能讓這隻股票安全轉移,這種躲貓貓的遊戲,在業內早已見怪不怪。

  基金經理騰挪跌宕也罷,但問題是,投資者很容易根據公佈的前十大重倉股,判斷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從而產生錯誤的投資決策。例如一隻業績優異的基金,去年四季度罕見地重倉銀行股,但近期在銀行股的下跌浪中,該基金淨值並未同步折損,反而異常地抗跌,銀行股很有可能從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行列中溜之大吉。

  以誠信為基石謀求發展的基金業,其一舉一動都惹人關注,要求公佈前十大重倉股,本意就在於倡導資訊公開透明的行業遊戲規則,無奈上有對策、下有政策,在資訊披露時掩蓋真相也許並不是普遍性現象,甚至在現有規定下也無太多漏洞,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就是此種行為有誤導投資者之嫌,與基金業倡導的誠信原則背離。

  要杜絕此種現象,最根本的還是要從制度上防微杜漸。在基金每個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的計算上,現有的體制是按照基金季度末的最後一日持有股票的流通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的比例來計算的,這個規則比較容易鑽漏洞。如果改為按基金一個季度內持有某隻股票的流通市值佔基金淨值的比例來計算前十大重倉股,也許更為科學合理。

  即使基金經理在一個季度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清倉了某一隻股票,但如果他在季度內持有該股票的流通市值曾經最大過,也應該將這隻股票作為第一大重倉股,如此一來,躲貓貓就不容易了。投資者通過前十大重倉股就可以比較真實地看到基金的投資風格和投資理念,同時也能讓那些利益輸送的行為無所遁形,斬斷各種侵害基民利益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