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後如何挑選基金

  去年的雙降一定給很多基金投資者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那麼降息後投資這該如何選擇基金呢,小編來告訴大家。

  繼今年10月央行年內第5次“降息”後,目前市場利率幾乎為負。理財專家支招,儘量不要讓錢在銀行賬戶中趴著不動,負利率時代同樣可以做到“錢生錢”,關鍵是選擇運作成熟、業績穩健、風險可控的投資產品作為配置物件。以正值申購期的三年定開純債基金民生加銀平穩增利為例,該基金取得成立以來超9%的年化收益率,是進行長線穩健投資的首選。

  作為一隻定開純債基金,民生加銀平穩增利力爭在收益與流動性之間做到平衡。封閉運作有效降低流動性衝擊,使基金免受申贖帶來的影響,充分使用槓桿套息,獲取較為穩定的票息收益;流動性方面,該基金可通過交易所上市***LOF***可在交易所買賣,靈活性更為出色,加之分紅頻次較高,成立以來共計分紅8次,彌補了定期開放基金的流動性問題。

  據銀河證券資料,截至11月13日,民生加銀平穩增利A份額今年以來收益率為10.45%,自2012年11月成立以來淨值增長率為29.51%,年化收益率為9.02%,為投資者帶來穩定的投資回報。

  專家提示,風險因素也是投資者選擇產品時需要充分考慮的方面。民生加銀平穩增利是純債基金,不投資可轉債、可交換債、股票等權益類產品,主要投資信用債中安全性強、收益率高的城投債,收益穩定波動小。同時該基金由民生加銀“金牛”固收團隊保駕護航。 英盛

  <類產品,主要投資信用債中安全性強、收益率高的城投債,收益穩定波動小。同時該基金由民生加銀“金牛”固收團隊保駕護航。

  在降息背景下的基金投資者該如何選擇不同的基金產品?筆者回顧了自2003年以來我國不同利率調整週期中不同型別的基金產品業績表現發現:在降息背景下,除了貨幣基金收益率不盡如人意外,各型別基金產品表現出色。但是,同樣的加息背景下,相同基金型別產品業績表現卻相差懸殊,其原因在哪裡?

  首先,以證券市場為投資目標的各類基金產品,其業績表現與股票市場的整體表現息息相關。但是,股票市場表現如何則取決於入市資金的多寡,自2001年將券商客戶保證金計入M2以來,M2增長率可以作為入市資金變化的風向標。筆者所考察的整個期間,在上述三個不同週期中其相應均值分別為16.97%、22.73%和14.75%,作為入市資金蓄水池的M2增長率變化情況部分地解釋了基金產品收益率的差異。

  其次,利率調整對股票價格影響的傳導途徑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才能完全體現出來。而中長期股價指數的走勢不僅受到利率走勢的影響,而且對經濟增長因素、非市場巨集觀政策因素的反應也很敏感。如果經濟增長因素、非市場巨集觀政策因素的影響大於利率對股市的影響,股價指數的走勢就會與利率的中長期走勢相背離。因此,利率對股市中長期走勢的影響難以一概而論,從而對基金產品收益率的影響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