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優秀書法作品圖片

  行書可以靠近任何一體,創造出新體,如“行篆”“行楷”“行草”“行隸”等。因此行書的多樣性也就註定了它被很多的書法家所喜愛。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行書優秀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行書優秀書法作品欣賞

  1

  2

  3

  4

  行草的特點

  讚賞行草為“筆法體勢之中,最為風流者也”,說明行草的雜糅性,具有審美的多元性;同時對二王父子的書藝成就作了比較,指出了兩人各自的長處,對六朝以來父子“孰優孰劣”問題進行了澄清,從此後書評中再無異議。姜夔是南宋書論中著名的“風神論”倡導者,他認為,行書應“大要以筆老為貴,少有失誤,亦可輝映。所貴乎裱纖間出,血脈相連,筋骨老健,風神灑落,姿態備具,真有真之態度,行有行之態度,草有草之態度。必須博學,可以兼通。”

  這裡將行書比喻為一位成熟穩健的人,姿態多樣而體現出灑落的風神,在乎博學兼通。當然,宋人受理學家“積學為功”思想的影響,對“天姿神縱”的天才論雖然不反對,但更強調後天的學習,讀書明理,格物明理,貴在“盡其性而知其天”。明代項穆雲:“不真不草,行書出焉。似真而兼乎草者,行真也;似草而兼乎真者,行草也。”與張懷璀所言意同而說法易讓人誤解。劉熙載認為:“行書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縱於真,草行近草而斂於草。東坡謂‘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行豈可同諸立與走乎?”他又明確提出:“蓋行者,真之捷而草之詳。知真、草之於行,如繪事欲作碧綠,只須會合青黃,無庸別設碧綠料也。”可見,行楷是楷書的簡捷和流動形態,行草則是草書的周詳和安靜形態。

  只要學好楷、草,適當加以變化則能得行書之要領。無論行楷或行草,行書都是文人書法最為注重的書體,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行書可以表現韻趣,以體現不俗之人格為尚,超越技巧為高;第二,行書以適意為主,不要太受法度之限制,故有樂趣;第三,行書可以脫略行跡,偶有敗筆亦可,整體要協調;第四,行書變化多端,有“定理無定勢”,新意妙理常見。第五,在行書中“行氣”***或稱“書脈”***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