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毛筆對聯書法作品圖片

  對聯是我國書法風格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對我國有著重要的影響。它的表達形式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毛筆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既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又是一種優秀的文化遺產。對聯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對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最早的對聯出現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記載,後蜀廣正二十七年***公元九***年***的春節前夕,後蜀主 孟昶因平日善習聯語,故趁新年來到之際,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題寫對句,以試才華。群臣們各自寫好一幅,耐心等待審查。孟昶一一看過,均不滿意。於是他就親自提筆,在“桃符板”上寫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用文字記載下來的一幅最早的春聯。對聯的格式精巧玲瓏的對聯,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習慣,而且在群眾廣泛運用的基礎上還有一種統一點要求,固定的格式。從文學角度來看,它是我國民間文化遺產中講究較多、要求較嚴的一種特殊文體。從格式上看,它緊密結合現實生活中間有兩個門框和一個門楣道特點相應地由三部分組成:上聯: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聯:第二句,也稱對句; 橫額:也叫 橫批或 橫披。上、下聯是對聯的主體,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另外,對聯主實際運用中,上、下聯文字不管多長,一般都沒有標點,這也是格式上的一種特殊講究。但也有例外。




  精美的毛筆對聯書法圖片

  時間跨度為 先秦、兩漢、三國、兩晉至南北朝。在中國古詩文中,很早就出現了一些比較整齊的對偶句。流傳至今的幾篇上古歌謠已見其濫觴。如“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類。至先秦兩漢,對偶句更是屢見不鮮。《 易經》 卦爻辭中已有一些對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視,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於天,後入於地。”***《明夷》卦“ 上六”***《易傳》中對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見,如:“仰以觀 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繫辭下傳》***、“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則 各從其類也。”***乾·文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