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名家

  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引以自豪的獨創,千百年來,中國的文人墨客和雅士常常利用書法來寄託自己的藝術理想,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許多人終身以此為伴。有些人雖治他業,但終身雅好書法。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資料:唐寅的書風柔媚

  對唐伯虎其人形象與其書形象的聯絡觀察,頗費了我一番苦心。“唐伯虎點秋香’在三吳是家喻戶曉的香豔故事,這使他在人們心目中是個無可懷疑的風流才子形象:拈花惹草,追金買笑,其產法之有脂粉香氣當然是頗為合拍的。但細細尋繹,這卻只是市井下民低階趣味的胡編亂造而已。歷史上的唐寅非但沒有如此香豔的閒情逸志,相反,在一踏上仕途,得中解元之後,即因都穆嫉妒與告發,被牽連人程敏政學案而遭黜充吏役的處罰。潦倒淪落,奔走江湖,唐寅心中充滿了憤患與不平,其後世態炎涼,家庭也屢遭迭變,並無青雲得志的福氣,乃至死後墓葬難覓,被淹沒於野水薄叢、荒嶺荊棘之間,牛羊是踐,無人問津.則此公給我的印象倒是坎坷不遇的頹頓落魄士子,論他時有抗爭倒有些可能,但論其定有閨閣之氣,卻實在讓人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中國書法作品欣賞:

  這是以人論書,那麼,倘若以藝術論之如何?我們看到的還是自相矛盾:唐寅雖為三吳才子,他畫的山水在明代畫壇上足任重鎮.但也奇怪.與他齊名的沈周、文微明皆是畫奉南宗,只有他,卻熱衷於劍拔弩張、側筆刷勒的北派山水,斧劈大披、鉤所剛狠,全無半點江南才子之風範,論閨閣氣息更是大相徑庭。以畫擬書,也著實使人覺得莫名所以。

  唐寅今存《落花詩冊》.是一種典型的柔弱情態。當然.僅以他的點畫功夫而言,他也堪稱是書壇上的“正規”科班.藏頭護尾.揖讓回顧.無不法度井然。但終覺婀娜過甚.有不勝羅綺之感.在在顯示出明代書法發展過熟的不利一面來。明代王世貞有《肯州山人稿》,稱唐寅是“書人吳興堂房,差薄弱耳’,我以為是一語中的。書學趙孟傾已是取法非高.但趙字尚肥,尚有一段豐膠之態,倘再在此中一墜薄弱,則並連趙風亦無.再加上用筆頓挫感覺欠靈敏,自然易於為後人所指摘.

  中國書法作品欣賞:

  這就是明代書法的一個側翼.以狂放而衝破二王正規化的如徐渭、祝枝山、王鐸是一個側翼.以氣韻濡雅而超越宋元的如董其昌也是一翼;唐寅則屬於忠實承繼元風但風骨稍欠的一種典型。他的實踐並沒有多少了不起的成就,但他卻為後人的書法研究提供了一種很難得的例證。比如,關於明季書風的沉滯,我想就少不了唐寅這個現成例證—他的書風軟媚,顯然足以為沉滯下一註腳。又比如,師從元人趙孟M以下的王右軍風,何以會淪為唐寅境界?是因為唐寅本人的才力不夠麼?他是才子。是因為他的性格偏向麼?他的山水畫又是取大斧劈小斧劈,大有取剛狠之氣而不耐煩輕烘慢染之概。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被趙鬆雪咀嚼過的王右軍南帖一系,的確已經很少還有韻致—儘管趙氏本身也還不失韻致。由是,取法的單一致使視野不開,取徑不廣,營養陶冶不豐厚,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過也還不僅於此,看唐寅的山水畫,我也感覺到有一種程式化的味道,有時會忽生懷疑:所謂風.流才子唐伯虎,真的有那麼“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