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書法對聯

  我國書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具有特殊的美學價值與欣賞價值。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隸書毛筆書法,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當代楷書的書法地位:

  從近百年來大量出土的北魏墓誌來看,正因為它剛從隸書蛻化而來,處於一種隸楷錯變、無體不有的初創時期,故其面目多變,饒有古質之趣。據不完全統計北碑有數千餘種之多,是研究楷法的重要資料。楷書大約產生於漢末魏初***3世紀初***,從馬王堆出土的2號、3號文獻資料來看,當時帛書上所書“雛形的楷書”已初具規模。早期的楷書具有很濃重的隸意,都知道,號稱楷書鼻祖的著名書魏之鐘繇,其小楷體勢微扁,點畫厚重而古質,十分富有異趣,其代表作有《宣示表》《薦***薦***季直表》《力命表》《賀捷表》和《墓田丙舍貼》。至晉代時沿襲漢魏餘風,書家輩出,楷法漸趨完美,東晉的王羲之與王獻之兩人增損古法,大膽革新,裁成今體,為後人創立了典範和法則,《黃庭經》《樂毅論》《孝女曹娥碑》等,小王亦有《洛神賦十三行貼》傳世。著名的北碑有《龍門二十品》《張玄墓誌》《張猛龍碑》《高貞碑》《高湛碑》《崔敬邕墓誌》《鄭文公碑》《刁遵墓誌》《敬使君碑》《司馬景和妻墓誌》《寇演墓誌》等,及至隋朝,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後,楷書經過魏晉南北朝三百餘年的演變漸趨成熟起來,出現了南北綜合的趨勢,可謂“熔南北於一爐,開唐書之先聲”。隋代著名的碑刻有《龍藏寺碑》《啟法寺碑》《董美人碑》《蘇孝慈墓誌》《張通妻陶貴墓誌》等,這些楷書筆意精到細膩,體勢端莊勻稱,已十分接近唐人楷書。唐代可以說是中國楷書發展至鼎盛、成熟、完美的時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唐以後的歷代書家雖有善楷法者但未能跳出晉唐人的藩籬。唐代楷書大致可分三個時期,初唐楷書基本上沿襲了二王的書風,崇尚瘦硬之美,著名的書家有: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興時期,當以顏真卿為代表。中唐時期的書家崇尚創新,以肥勁為美,時代風氣使然,包括當時佛像的雕刻和人體的審美,都以豐腴為標準,顏真卿可以說是唐代最富有創新精神的書家。第三時期是唐代宗至文宗的中唐時期,當以柳公為代表,其楷書融顏、歐之長,自創新意,遒媚清勁,而以骨力見勝。

  總的來說唐人楷書其用筆或圓或方,或肥或瘦,風貌各不相同,但就結構而言,大致可分為“斜畫緊結”和“平畫寬結”兩種,就風格而言,無不有端莊、勻稱、協調、和諧之美,從而表現出唐代楷書的完美或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