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機拍美食有什麼技巧

  智慧手機的年代,人人都可以用手機來記錄生活的美好,但如何能運用手上的手機來拍出令人稱羨的美食?訂好高階餐廳、菜都上了還準備打卡,卻怎樣都拍不出誘人的美食照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手機拍攝美食的一些技巧,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拍美食的小技巧

  1.選值得拍、夠鮮豔的食物拍攝

  聽起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一句話,不過卻很少人真的做到這一點。想一想,專業的攝影師會去值得拍照的地方取景、構圖,也會拍比較漂亮的麻豆,但卻很少拍平凡、難看的景,也很少拍比較不符大眾審美觀的模特兒。這也是因為攝影師注重選材的關係,他們知道有些東西不管怎樣拍,拍起來都不大好看。

  就拍食物的角度來說,最容易拍攝的是色彩鮮豔的食物,諸如日式料理的海鮮丼、散壽司,或是西式糕點、下午茶等,都是色彩很豐富的食物。而在拍攝西式自助餐 Buffet 時,也可以特地夾一盤色彩豐富的食物拍照。

  2.注意光源,運用自然光

  拍攝食物的光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光就沒有任何影像,而光的光質也會影響到照片的色彩。你一定會發現,任何東西在日光下所看到的色彩都是最鮮豔飽和的,對食物亦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別,除了光源與光質的不同,也有「演色性」的差異;演色性代表的是能呈現色彩的百分比,日光的演色性是 100,而一般日光燈僅有 60~75。

  一般的餐廳為了營造氣氛,大多采用黃光為主的照明,即使校正色溫,光質與演色性仍遠不及日光。因此若是白天用餐,不妨找看看窗邊或是露天的位子,日光照出來的色彩還是最豐富飽和的。不過有些建築的玻璃幕會造成色偏的現象,拍攝時需注意白平衡設定。

  3.讓畫面適當的留白

  拍攝食物並不一定需要將主體完全填滿畫面,事實上適當的留白,反而更能凸顯照片的重心,並造成視覺焦點。如果你有在看雜誌,那些版面漂亮的美食照大都留有一定的空白,以讓畫面更加聚焦。這裡說的空白並非指純白,而是構圖上非主體而單調的東西,例如白色無花樣的盤子、桌布、餐巾等等。白色盤子是最好運用的,尤其西式餐點通常會選用較大的盤子盛裝,而盤子的白色部位也可當成校正白平衡的參考。

  4.別想一鏡納入所有東西

  眼前美食這麼多,很想全部給它拍下去對吧?但這樣往往不見得會好看,理由有許多,畫面太雜亂、主題不明確、畫面不平衡、很難獲得乾淨的構圖、手機廣角鏡透視太嚴重等等。有人說,攝影是減法的藝術,也可以拿來印證這項觀點。

  一張「滿漢全席」還不如來一張張每盤小菜的精心構圖,不僅僅要儘可能的「拍少」,還可以適度的裁切、喀掉一部份的食物。舉例來說,圓型盤子盛裝的食物就是很好的練習物件,因為人的大腦對於圓的東西有很強的 image,即使畫面裁掉三分之一圓,仍可腦補想像出一個完整的圓,裁切後突出畫面的食物,反而會給人一種滿出來的感覺。

  5.數大便是美

  數量的美學不管在哪裡都行得通,用在美食上亦然。在拍攝尺寸不大、數量眾多的食物時,可以選擇用層遞、散景或是俯拍的方式納入,並讓畫面充滿顏色鮮豔的食物。運用的場合包含 Buffet 小份餐點,或是下午茶小蛋糕等等都可以。

  注意事項

  1.近拍淺景深

  淺景深運用在拍食物絕對是無往不利,除了讓人感覺比較專業之外,也能凸顯主題,營造食物近在眼前的臨場感。當然對手機來說,要營造出淺景深是不容易的事情,不過只要注意儘量近距離拍攝食物即可,若有手動對焦的功能可以先拉到最近距離,然後再移動手機構圖對焦。

  2.白平衡正確

  白平衡設定錯誤是許多人都會犯的錯,不僅會讓食物失色不少,也會讓照片看起來一點都不可口。要讓照片看起來不黃有許多方法,除了需要看手機本身的自動白平衡是否準確,也可以靠後制把照片救回。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光源問題,如果可以依靠自然光還是最好的方式,並且儘量納入白色盤子當成後置校正的依據。

  3.別具話題與意義

  「不只是在拍食物」是手機拍照的另一種意義,因為生活隨拍隨處可得,讓手機拍照可以有更多活用空間。畫面會說話,或是別具意義的主題,能賦予美食照更多的意涵。

  手機拍出好片的絕招

  1、玩色彩

  大多數手機都沒有大光圈,可以使畫面通過虛化得到一個突出的主體,更多時候,手機攝影得到的畫面是較為平實的。而色彩是能直接吸引眼球的因素,完全可以作為創作的題材。試著只捕捉單一顏色或是同一色系,相信得到的畫面不僅簡明統一而且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

  2、抓細節

  日常司空見慣的東西,捕捉其細微之處,或許能得到全新的視覺體驗。再加上拍攝細節不需要淺景深,手機亦更容易近距離對焦,抓下物體的紋理材質,使畫面更突出。

  3、找線條

  在手機攝影作品中,拍攝建築的題材可謂是佔了很大一部分,這主要歸功於建築的線條富有設計感和意境,讓畫面看起來簡潔卻不失平淡。同時,線條的延伸能使平面變得立體。

  但在拍攝時需注意手機廣角鏡頭帶來的畸變,如果前期無法把控好,可在後期使用APP進行校正。

  4、找對比

  生活中處處充滿對比,大和小、明和暗、冷色和暖色,對比可以讓畫面跳出平淡,吸引觀眾的興趣點,內涵上的對比更是可以引發觀眾的思考,讓人過目難忘。

  色彩對比

  明暗對比

  5、畫中畫

  打破常規畫面,拍攝另一臺手機所定格的畫面,形成畫中畫的效果。這樣可令畫面更有層次和趣味性。

  6、拍水珠

  這個方法和拍攝細節的方法大同小異,利用手機微距對焦的優勢,透過玻璃窗上的水珠,捕捉朦朧的城市景象,更富意境。

  夜晚拍攝,能拍到虛化的車燈與霓虹,畫面更美。

  7、拍大景

  鑑於手機一般採用廣角鏡頭,在拍特寫時很容易對人物造成畸變,因此大範圍取景更容易把控。同時,大景有一定的“留白”作用,可以給畫面賦予更深遠的意境。

  需要注意的是,大場景構圖的人物比例都相對較小,空間環境要求“乾淨”,色調、元素儘量統一,以便於突出主體。

  8、俯拍

  這樣的方法更多運用在美食和靜物拍攝中。如果以平視角度拍攝,由於手機攝影很難做到背景虛化,不但不能突出主體,還經常一不小心就拍到雜亂的背景元素。而俯拍正好可以避免這些對畫面不利的因素,只要選擇一面乾淨的背景,再稍微佈置,就可以創造出乾淨舒服的畫面。

  9、錯位拼接

  用海報或書封的畫面,通過錯位的方式與人物拼接,既可以避免露臉,又顯得創意有趣,更何況對拍攝器材更是沒有任何要求,所以手機攝影為什麼不能這麼玩呢?

  10、後期補足

  前期盡力了,來點後期補足,能使畫面更上一層樓。使用後期APP對曝光對比色調等作調整,能讓畫面更完美,不會微調怎麼辦呢,那就加個濾鏡,簡單操作就能讓照片眼前一亮。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