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體書法基本筆畫_瘦金體書法作品

  瘦金書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跡,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瘦金體書法作品,希望你們喜歡。

  瘦金體書法作品欣賞

>

  瘦金體書法作品1

  瘦金體書法作品2

  瘦金體書法作品3

  瘦金體書法作品4

  瘦金體書法作品5

  瘦金體入門知識

  瘦金體為宋徽宗趙佶所創,是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

  瘦金體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型。

  特點

  瘦金書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型。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影響頗大。宋代書法以韻趣見長,趙佶的瘦金書即體現出類同的時代審美趣味,所謂“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又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如屈鐵斷金”。

  這種書體,在前人的書法作品中,未曾出現過。褚遂良的瘦筆,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則不一樣。與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說是最接近的。也許趙佶是從薛曜的《石淙詩》變格而來的,但他的創造顯然比薛曜成熟得多。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書體,趙佶已把它的藝術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這種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是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以及神閒氣定的心境來完成的。當然也不是別人易於仿造的。後代習其書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金章宗曾仿徽宗瘦金書題寫明昌內府中從宋廷搶劫而來的書畫名跡,如傳為趙佶所摹的《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等,筆勢纖弱,形質俱差 。

  作品

  宋徽宗流傳下來的瘦金體作品很多,比較有名的有《楷書千字文》、《穠芳詩》、《夏日詩貼》、《怪石詩貼》、《牡丹》、《風霜》、《大觀聖作碑》、《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瘦金體草書千字文》等。《楷書千字文》是趙佶二十三歲寫給大奸臣童貫的,此時的瘦金書體已初具規模,而《草書千字文》作於宋徽宗40多歲,屬於狂草,筆法灑脫,一氣呵成,足可見其書法功力深厚 。宋徽宗的瘦金書多為寸方

  
瘦金體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