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萬事興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書法,作為民族文化的優秀遺產,它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具體顯現。同時它也是中華民族獻給人類文明的一份巨大的精神財富。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1

  2

  3

       4

       5

  隸書概念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書的由來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隸書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過去一般相信隸書之由來為“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但近來指出“隸”字亦有“附屬”的含意,可能意旨其為篆字之衍生。

  隸書的神采特質

  書法之神采,指的是筆趣、意境、個性、風格、其中包含對時代審美的理解。神采,體現了作者的人生涵養,包括其字外功夫的一面。作品要富有筆趣。這種趣味產生於點畫與點畫的顧盼呼應之間,字與字逐勢瞻顧之中,行與行遞相映帶之列。整幅作品筆趣橫生、意氣相聚,或“高雅閒致”,或“曠達豪放”,或“端莊剛毅”,給人以氣勢流暢,氣息貫注,虛實相生,氣質凝露,玩味無窮之感。作品要有意境。這種意境是指由點畫波磔的實踐而產生的貫穿於全幅作品中的一種精神的反映。意境往往通過書者的主觀意志和自我意識,從自然萬物的變化中獲取意象,並通過技法體現到書法作品中去的。如有的從夜空的大小錯落的星辰中悟出“雨夾雪”的章法,有的從江河奔流中悟出“曲勢取直”的筆法等等。作品要有個性風格。人各有風度,書法藝術理應各有個性,在作品的總體上顯現出與眾不同的融合著個性的獨特面貌,使書法有自己的“味”。風格是個性的體現,它是作者通過筆墨把思想感情融合在內所造成的獨特的線條藝術。一件成功的作品,不單單是表現出作者師承家學的功底,而且更是表現出作者大膽創新,獨闢蹊徑的精神,反映出他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作品要有時代精神。從時代的漩渦中得到靈感。每一時代都有該時代的審美觀點和審美心理。書法作品作為具體年代而產生的藝術形態,都不能離開其當時的現實性。所謂時代精神,就是指書法作品反映當時所處時代藝術進步傾向,顯示出對時代脈搏的把握。如果我們在品評書作時,只一味強調古訓而忽視時代精神,那是不妥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