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行書書法入門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起源於西漢晚期,晉代達到新的高度,歷代均有許多名家推動行書發展。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毛筆行書書法欣賞

>

  毛筆行書書法1

  毛筆行書書法2

  毛筆行書書法3

  毛筆行書書法4

  毛筆行書書法5

  行書入門知識

  諸位大師見諒,照顧到初學行書的書俠們,小幫只好講一些基礎的知識,還望海涵!

  好了!言歸正傳!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但又絕非寫好楷書便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行書字來,行書作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其發展過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點。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 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什麼是行書!

  行書,是介於草書和正體字之間的一種字型。早期行書介於草書和隸書之間,現在常見的行書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無論是隸書還是楷書,都要一筆一畫地寫得端端正正,寫起來都有點費時間,所以人們在書寫不很重要的東西時,往往就寫得自由一點,草率一點,因而也快一點,但又要保持正體字的形體,這就是行書。六朝以來,它就是人們手寫的主要字型。

  行書的特點是在保持楷書形體輪廓的前提下,適當地運用連筆,省減筆畫。行書沒有嚴格的書寫規則,楷書成分多草書成分少的叫行楷,楷書成分少而草書成分多的叫行草。

  關於行書的起源相傳有這麼兩種說法:

  一、據張懷《書斷》說:“行書者,乃後漢潁川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小訛,務從簡易,故謂之行書。”由是說而知:“行書”是“正書”轉變而成的。

  二、據王僧虔《古來能書人名》雲:“鍾繇書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祕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河東衛凱子,採張芝法,以凱法參,更為草稿。草稿是相聞書也。”由是而知行書亦稱行押書,起初當由畫行簽押發展而來。相聞者,係指筆札函牘之類。

  行書出現的時間大約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後的正書非常接近。這相當於從隸書中變出***章***草書——由“正體字”中派生出別支來。桓靈朝的“正體字”除了隸書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們又認為行書就是“八分楷法”的別支。其實它也是同其他書體一樣最初的創始還是一般的群眾書寫者,只要把八分書寫得同其他書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隸體波勢,就變成行書了,在漢末一般出土的簡書中我們是可以隨處看到的。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

  行書到王羲之手中,將它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最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創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書藝術,成為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