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書法入門

  中國書法藝術是一種超越表象模擬而直接主體心源的藝術。在抽象的點線律動中展現人的情懷,表現人的氣質和心靈。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方法,希望你們喜歡。

  隸書書法欣賞:

  隸書書法1

  隸書書法2

  隸書書法3

  隸書書法4

  隸書書法5

  隸書如何入門: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書法入門如何走,是喜好書法的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一般人們習慣於從楷書入手。有人把學書法喻為學步。楷書是走,行書是跑,草書是奔,不會走路何談奔跑。把學楷書喻為唯一的入門途徑,這種說法,過於簡單,失之偏頗。

  沿著漢字書法歷史的長河,溯源而上,就會發現漢字演變是從商代甲骨文開始,經過周秦的篆文、漢代的隸書再到魏晉的草書、魏碑、行書、楷書等走過來的。可以說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書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各種書體相繼誕生的繁榮期。楷書的出現晚於甲骨文、篆書、隸書和章草。當然學書入門也不是要按序排定,不過在楷書出現之前,照樣出現一大批功成名就的大書法家。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頒佈了一系列詔書,其中就有“書同文”,即統一文字,以小篆為官方字型。時位丞相李斯功不可沒,整理、推廣成為一代書家,現存《泰山刻石》、《琅琊山刻石》傳為李斯所書。

  楷書入門之說除了官方導向先入為主外,還有就是形態通俗,易接受,再加上當今印刷文字楷體出於楷書,且成印刷書刊之主字型,人們潛移默化中形成一種既定概念。人們常說書法有晉韻、唐法、宋意、明態,其中唐法就是專指楷書法度之嚴謹。楷書看似容易其實很難,入門後出門更難。以我多年學習書法的經驗,書法入門先學楷體,容易走向死板和呆滯。直接從草書入手,我個人並不贊成這種方法,除非你天賦特別好、悟性特別強。如湘西奇才黃永玉,未入藝術之殿堂,憑悟性和勤奮成了當今一代書畫藝術家,這是不多見的。因草書是書法的高階階段,是筆法、字法、章法變化最為豐富的階段,是書法愛好者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充分展現個人風格和情感的載體。如果你功力不夠,容易走入歧路,尤其是青少年。學書入門與選擇何種碑帖,十分要緊,它與人的個性、喜好、審美有著內在的聯絡。我雖然推崇初學書法者從隸書入門,但也只是我的一孔之見。

  漢代是中國隸書發展史上的第一高峰期,行書和楷書是從隸書演變過來的。史書記載漢末已經出現了行書和楷書的雛形,其代表人物為劉得升和王次仲,只是傳世墨跡未見,故楷書之祖還推魏國的鐘繇,相傳是劉得升的學生,宋《淳化閣帖》中有其楷書《宣示表》《薦季直表》和《雪寒帖》。從其帖中看,其筆勢以中鋒為主,講究骨力,點補敦實,筆鋒多內斂而不露,捺筆的安排、結構呈現扁態,隸書體勢之意尚濃。

  相比較而言,學習隸書就顯得活潑些,雖然它也講究蠶頭雁尾的套路,但它的結構、章法要寬鬆得多,其有一定的自由度,對於初學者來說容易進入,其線條的波瀾起伏,婀娜多姿,沉厚大氣,更能展現人的稟性,從藝術的角度來說,能夠充分表現作者的情感思想。

  
隸書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