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的藝術

  藝術攝影是拍攝者運用攝影器材對被拍攝物件進行的拍攝,不同題材的攝影需要採用不同的用光方式,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攝影效果。為此,在進行藝術攝影時拍攝者必須學會在不同的環境下采取不同的用光方式,以準確表達藝術攝影的主題。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有關,分享給你們!

  藉助折射光

  尼泊爾巴德崗附近有一座小山,山上聳立著一座古老的印度教寺院,與巴德崗其他的古老建築一樣,共同享有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寺院的腳下是一個村鎮,從山腳延綿上來的民居與寺院基本融為一體,據說曾經是電影“小活佛”的拍攝外景地。

  走出寺院後,一陣朗朗讀書聲引得我來到山腰的一座小學,所謂小學實際上只有三個班級。我靠在門框上向裡探望,暗淡的教室中擠滿了孩子,一縷陽光投射在教室裡,攤開的教材恰好起到了反光板的作用,我在孩子的眼中看到了希望的閃光。

  代課老師問我何意,我告訴她,我是來自中國的攝影師,想拍一張反映尼泊爾孩子讀書的照片。徵得她的同意,我將鏡頭直接對準那個眼睛炯炯有神的男孩子,為了強調空間感,刻意保留了畫面右上角視窗的空白,以均衡構圖。

  正午是利用折射光的最佳時機,乾淨的地面是最理想的反光板。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門口透進來的光線、如果沒有平攤在書桌上的課本,也就沒有了一切。***當然也不能少了那個目光炯炯的少年***

  2006年11月28日中午13:41,攝於尼泊爾巴德崗郊外一所小學。

  索尼DSC-R1數碼相機, 鏡頭焦距27.7mm, ISO 200 f3.5 1/40s -1.70EV。

  酥油燈點亮的時候

  每天傍晚的時候,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的許多寺院,都會在門前擺放上供桌,上面高低錯落地擺滿各種尺寸的酥油燈,虔誠的信徒會根據自己的能力新增酥油或鈔票。

  酥油燈較低的照度和溫馨的色溫,加上寺院特殊的環境氛圍,為我們提供了拍攝濃郁夜景圖片的有利條件。

  儘管光線十分暗淡,如果是拍攝相對靜止的景物,最好還是不要使用任何閃光燈,因為閃光燈輸出的色溫高達5500K,足以造成前景中的任何景物一片慘白。如果拍攝動態景物,希望主體清晰,必須要使用閃光燈時,可以在閃光燈頭上貼一張降低色溫的橙色慮片,使輸出的光源接近環境色溫。

  在拍這張照片之前,我一直在觀察、尋找合適的拍攝物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你預想的畫面***,當小男孩來到酥油燈前,我衝他做了一個手勢***目的是要引起他的注意***,他抬起頭來滿臉疑惑的表情正合我意,在加德滿都,好運再次眷顧了我。

  酥油燈是最原始的人造光源,與其他人造光源相比,顯得柔和的多,酥油燈具有神祕色彩,被廣泛用於宗教場所。單隻酥油燈會給人留下“風燭殘年”的感覺,成排成片地擺在一起就另當別論了。

  2006年12月3日晚上19:42, 攝於尼泊爾加德滿都某寺院。

  索尼DSC-R1數碼相機, 鏡頭焦距28.2mm, ISO 200 f4.5 1/8s 0.00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