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水下微距攝影技巧

  深藍色的大海總以平靜示人,內心卻充滿著一個斑斕絢麗的奇幻世界。吸引著所有熱愛冒險的人們去探尋她的真實面目。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1.熱愛海洋

  她擁有迷人的魅力與風貌,更是所有可愛水下生物的家。可惜這些年來人類對她所造成的傷害卻難以計數,過度的漁業捕撈、各種垃圾汙染……現今海洋中的生態資源正日益枯竭,海洋生物的家園也正在逐漸崩塌。

  我實在無法想象,這麼多可愛的生物未來也許會因人類貪婪和無知的行為而在海洋中完全消失,請趕快停止這種荒唐的毀滅行為吧!愛惜海洋不是口號,而是行動,你會如何來拯救她呢?

  此篇文章中的大部分圖片拍攝於菲律賓的Anilao,筆者希望能用影像向大家展示海洋的斑斕與美麗,也希望看到照片的朋友們對海洋多一份責任與關愛,讓她的美麗能夠永恆,讓那深藍裡的絢麗能夠延續。

  拍攝前的準備1器材介紹

  不管是卡片機、微單還是單反,都可以是水下攝影很好的拍攝工具,當然我們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和拍攝用途來選擇。市面上有不少防水相機,且許多主流的機型都有相應的防水殼。其中單反相機雖然體積大,重量大,但各方面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

  我本人使用的是Nikon D800 + AF-S VR 微距尼克爾 105mm f/2.8G IF-ED,現在市面是可供選擇的微距鏡有很多焦段60mm、90mm、100mm、105mm 等等,我推薦大家用100mm以上的,因為水下很多生物過於微小,我在使用105mm有很多時候還都要在其前面加一顆+10的近攝鏡,這樣才能保證主體在畫面中所佔的比例。

  下圖是本人水下微距拍攝的器材

  2潛水點的選擇

  拍照前我們一定要定下拍照主題。微距?廣角?人物?還是什麼別的?

  這些題材其實取決於你選擇的潛水點,有的潛水點是看大魚和魚群的,有些是看珊瑚的,有些則是看微型生物的。我們要根據潛水點的不同來選擇你要用的鏡頭,大魚、魚群、珊瑚我們一定要選擇超廣角或魚眼鏡頭去拍攝,微型生物當然是要用微距鏡頭,這個時候單反相機豐富的鏡頭群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就水下微距攝影來說,我推薦被譽為海兔之都微距天堂的菲律賓Anilao,距離近、費用經濟、物種豐富、只要避開臺風一年四季均可下水。

  下水前一定要跟你的潛水導師多溝通,知道你這次潛水將會看到什麼,事先在腦中思考如何構圖、如何打光的藍本,這樣拍照的時候能夠有的放矢,並較快進入狀態。

  在拍攝物件上,新手可以選擇像海兔這樣行動比較遲緩的生物,這樣有利於在水下攝影時能夠有更多機會去嘗試和把握在對焦、布光、構圖、位置等方面的選擇,同時,相對較大的出片率也更能讓自己有滿足感,增加對水下攝影的興趣。

  3潛水方式

  對於水下微距攝影來說,選擇水肺潛水是相對比較合適的,因為水肺潛水的方式在水下停留的時間更長,拍攝者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尋找要拍攝的物件,等待最佳拍攝時機***如捕食、產子等畫面***。

  拍攝時的技巧1構圖

  水下攝影的構圖技巧與地面上的相同,正面的特寫,對角線,黃金分割,三分法對於微距拍攝也都是常用的方法。選擇什麼樣的構圖取決於拍攝者個人喜好、拍攝環境以及對主體想要表現的方式。構圖時需儘量避開一些凌亂和繁雜的背景,主體才能更加突出。

  2對焦

  相機的對焦設定一般設成單點對焦。選擇焦點的位置是能代表被攝物特徵的部位。例如蝦的眼睛,魚的牙齒,海兔的裸鰓等等。焦點位置的選擇至關重要,因為微距攝影的景深很淺,絕對要精準到極致,往往一毫米距離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

  3景深

  景深大小的選擇沒有好壞,主要看拍攝者希望得到的拍攝效果,取決於攝影人對主體的理解。大家都知道,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對焦距離越近景深越淺,此時在光圈的選擇上不宜過大***想要特殊的表現除外***,過大的光圈會使畫面的清晰範圍過窄,缺少視線的延續,甚至完全不知道主體是什麼。

  圖中的這隻蝦,我使用了F22的光圈,如果光圈過大,不僅會使除眼睛外的其餘部分都模糊,也會影響畫面整體傳達的內容。

  4光源

  對於水下攝影來說,光源非常重要,在超過五米以下的水域必須用閃光燈。可以說,如果沒有閃光燈燈,拍出來的照片就會丟失海洋裡本身斑斕的色彩。

  大家都知道,人眼可分辨太陽的光線是紅橙黃綠青藍紫,當陽光照射到水裡時,波長最長的是紅光,紅光被衰減掉之後是橙色、黃色,所以深度越大紅色就越少甚至沒有。因此,當深度達到10米時,幾乎已經就沒有什麼紅橙黃可以被還原出來了,整個照片就是一片藍綠色,通過後期基本是挽救不回來的。

  此圖為卡片機拍攝,右側上方一盞外閃

  此時,需通過加入閃光燈來還原物體本身的色彩。這個時候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概念,閃光燈在水下攝影中的最大作用不是用來照明,而是用來還原色彩。對於水下微距來說,沒有燈光的幫助,再好的相機也拍不出漂亮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