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攝影的拍攝技巧

  街頭攝影需要攝影者有過硬的技術、堅強的心理素質、不辭勞苦的雙腳、一雙慧眼,最重要的是有一顆愛心,不要作街頭的獵奇者、偷窺者,而要作人性美的表現者。在攝影史上,許多攝影大師都是從街頭開始攝影之路,在練就快速反應的本領之外,更是培養出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有關,分享給你們!

  :手動對焦好還是自動對焦好

  我想100個人有100種理由,我的想法是用你最擅長的,我個人還是比較推薦自動對焦,選用P檔,這樣光圈和快門機器自動匹配會彌補很多你無法按下快門的瞬間。因為我們掃街是為了拍,而不是為了拍誰。那麼只有拍下來了才是成功,就好比很多人說今天我在機場遇到XX明星了,那麼照片呢?沒有,但是另一個人用手機拍下來了一張模糊的照片,報社也採用了,為什麼?這點就說明拍和拍下來是有質的差別的,拍下來才是王道,看得清看不清這個完全取決於你的經驗了。2.ISO 預設多少合適?入學版中我說過了,這個沒有絕對的參考值,那麼以我用的佳能500D為例,ISO1600就是上限了,如果不確定多少合適,那麼推薦還是自動,省時省力,等你能確定了再設也來得及啊,一般的概念在天完全黑之前,街頭ISO400就足夠足夠了,完全黑之後即使ISO1600可能快門也只有幾分之一,怎麼辦,幾個辦法:首先這個時候需要一個大光圈鏡頭,其次改為AV,光圈開到最大,再次改為TV模式,提高快門速度到安全快門,最後M檔,全部手動預設,隨機應變。

  :如何避免跑焦

  可能因為盲拍,快門速度不夠,被攝體移動過快的原因等等,我們都會跑焦,避免跑焦的辦法首先是連拍,連拍是最大限度保證出片的方法,但是很多人都會說我的快門很貴的1塊一次呢,我想說相機你買來是幹嘛的?比誰快門少?還是用來拍電影?傳說中的大片?其實它只是一個工具,如果掃街你怕浪費快門,那麼我覺得掃街方面你就不需要進階了,保持初級階段就好了,初級階段就是定點的拍攝。

  移動中的拍攝難免會浪費一些快門,其實我想說快門換一個也就幾百,一個高階機的快門少說也有30W次,30W什麼概念,假設你每個月拍2000張,1年2W4千張,那麼也可以拍10幾年….你覺得除了膠片機,有哪個數碼主機可以存活10幾年的?而且每個月2000張,其實量已經非常大了,當然我說的這些不包括專業攝影師,拍婚禮或者拍會展可能一次就幾萬快門我覺得都很正常,那是工作需要,那麼你掃街是不是工作需要?不是,掃街是消遣,娛樂,所以你拍一次按了幾百次的快門其實無傷大雅,你能做到每天掃街嗎,我都不可能。避免跑焦的另一個辦法是預設焦點,而不是一成不變的預設中心點對焦,中心點對焦的確是最準的,但是如果被攝體的移動速度沒有達到你預估的速度呢,所以如果提前預設了偏左或偏右的焦點則更容易抓拍到想要的畫面。

  :大景深、高ISO

  使用以上的方法拍攝,我們也可以透過調校光圈、控制景深來幫助提升對焦的成功率。光圈越小景深越大,使用如f/8、f/11、f/16等小光圈來讓景深加大,就是讓對焦的範圍擴大,那麼,要拍到清晰的主體,便更加容易了。當然,使用小光圈同時也會令到快門變慢,容易出現手震的問題。這時候,高ISO就可以派出用場。現在數碼年代相機的感光能力愈來愈強大,就算使用ISO800、1600甚至更高的感光度,很多相機拍攝出來的相片畫質也有一定水平。而且大部分相機還有自設的自動ISO上限的功能,以全自動M模式來拍攝調校了一定的快門速度,再以設定了上限的自動ISO來維持準確曝光。用高ISO來保持快門速度,避免手震,就是這麼簡單。

  :色溫怎麼掌握

  由於我的入門機沒有這個實際數值的預設,只有模式的預設,所以一般我不太真的去選用,其實如果真的是過爆的片子,後期除了死白大部分都是可以拉的回來的。這個預設如果你有把握可以嘗試,否則輕易不要去動,還是自動比較可靠。除了某些室內或者路燈下需要替換,如果要再省力後期黑白也就解決色溫的問題了,因為我們主要的還是拍,後期是為了修飾前期,如果無法解決,我覺得後期黑白是紀實片的不二選擇。5.按下快門的同時對方看你了怎麼辦?

  不用慌張,你只是一個拍照的,拍到什麼我覺得都正常,這年頭沒人不認識相機吧,另外不要馬上回看相機,可以再拍幾張其他的,過一段時間再看,其實這也很省電,反覆的去預覽電會走的很快。如果對方質疑你的行為,那麼可以把照片翻給TA看,告訴TA你拍攝的目的或者主題是什麼,覺得他比較合適自己想要拍攝的主題,如果對方覺得不好或者不願意配合,那麼就刪掉它,其實如果你當時不刪,以後等你釋出了,被對方發現再讓你刪,那很有可能惹來更大的麻煩。

  :鏡頭的選擇

  變焦當然更方便,什麼題材都可以拍攝。如果沒有明確的拍攝題材,那麼選擇變焦可以讓你的拍攝機會更多,不至於因為跑來跑去而耽誤了拍攝時機。如果你決定當天的掃街有明確的目的和題材,也可以選用合適的定焦。定焦雖然在視角上不如變焦方便,但拍攝過程中容易培養鏡頭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