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軌拍攝以及後期處理

  在開始今天的內容之前,咱們首先得弄懂一個問題:何為星軌?顧名思義,星軌就是星星移動的軌跡。最終呈現就是長時間曝光的圖片中,由恆星產生的持續移動軌道。

  STEP1 前期拍攝

  硬體裝置:

  單反***只要操作得當,對機身的要求不高,一般的機子就行。甚至現在很多手機都有帶延時攝影的功能,也能拍攝星軌。***

  快門線***如果用手按快門的話難免會觸動機身,用快門線可以保證機身位置不變***

  廣角大光圈鏡頭***一般套機裡的18mm-135mm的鏡頭就行,光圈自然是越大越好,有個f2.8、f4也就差不多了***

  三腳架***只要能固定相機就行***

  強光手電筒***用來輔助對焦,看實際需求,可用可不用***

  時間地點選擇:

  時間 ——儘量避開日、月光。避開日光的時間點差不多在日落後的兩個小時和日出前的兩個小時這段時間內,避開月光的時間點,這個就要去看農曆了,咱們都知道“月明星稀”,所以農曆15的前後那幾天是沒法進行拍攝的。除此之外,最好是在萬里無雲的晴天夜晚進行拍攝。

  地點——遠離市區,光汙染小,四周的光源少、暗淡。然後開啟手機的指南針,找一個朝北的地方,最好能有一個固定的像建築物一樣的不會晃動的物體作為背景。也可以不要拍到對面,整個對準天空。***朝北是因為地球自轉的方向是東西,朝北可以拍到星星轉圈的效果。所以說,如果你是在南半球的話,就得朝南了。如果不是想拍這種圈圈的星軌,就不用朝北。***

  具體拍攝:

  ★拍攝前要先關掉相機的降噪功能,因為降噪相機會需要額外的時間來處理圖片,這樣拍攝出來的東西就是斷斷續續的,不連貫。

  對焦——使用手動對焦,把取景方式由取景器切換為顯示屏取景,用手電筒打亮前景,感光度調到差不多4000-8000,然後放大顯示屏,放大到差不多能看清星星,然後找一顆最亮的星星來進行對焦。

  相機設定——感光度調回100,光圈調到最大,快門速度20-30s左右。快門設定為B門。拍攝儲存格式設為RAW格式。

  上面的工作完成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卡上快門線,等它慢慢拍,最少拍個半個小時左右,長的拍個兩三個小時一夜什麼的也是可以。

  PS:星軌拍攝常常是在野外啊山上之類的地方,這些地方的夜晚常常又冷又潮溼,所以要注意保暖哦。不不不,我不是在關心你,我是在關心你的相機,記得給相機安上遮光罩,可以有效防止鏡片結露水。拍完回家後記得要檢查一下鏡頭是否結了露水。如果實在太潮溼,就另擇吉日吧,以免損傷相機和鏡頭,得不償失。

  STEP2 後期處理

  1.將拍攝回來的素材匯出,先放進LR裡面做簡單的色彩調整,LR的預設和效果複製貼上功能可以為調整節省很多時間,所以,雖然拍回來的照片有幾十張甚至幾百張,但實際上需要處理的也就只有一張,其他的只需要複製貼上就行了。

  2.將在LR裡調整過的圖片放進PS

  在處理星軌時,圖片匯入方式同一般的匯入方式不同。選擇選單欄上的“檔案”---“指令碼”---“將檔案載入堆疊”

  然後彈出如下視窗,將“載入圖層後建立智慧物件”勾上,然後點確定

  待圖片載入完成,點選“圖層”——“智慧物件”——“堆疊模式”——“最大值”

  這一步完成後就等電腦自己處理了。星軌後期的處理有很多種方法,小編在這裡介紹的是比較簡單的一種方法。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自行搜尋“StarTrails”,一個專門用來處理星軌的軟體,或者給PS安裝“startrails”外掛。

  結語:本期到此結束。因為小編軟體版本的原因,後期部分沒有很細緻,請諒解,待小編好好實踐,好好學習,以後有機會再詳述。不妥之處,大家可以留言指出,小編會及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