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窗花剪紙福字

  剪紙是婦女們創造的文化,在陝北曾有“找媳婦,要巧的”的習俗,給娃找媳婦,“不問人瞎好,先看手兒巧”,手兒巧就是看剪紙繡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展示

>

  1

  2

  3

  4

  5

  陝西民間剪紙

  剪紙陝西從南到北,特別是黃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處都能見到紅紅綠綠的剪紙。那古拙的造型,粗獷的風格,有趣的寓意,多樣的形式,精湛的技藝。陝西的剪紙,在全國的民間藝術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陝西剪紙,專家們稱之為“活化石”,因為它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造型紋樣,如魚身人面,獅身人首,以及與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與漢畫像所相似的“牛耕圖”等。傳承了中華民族陰陽哲學思想與生殖繁衍崇拜的觀念。如陝北剪紙中的“鷹踏兔”、“蛇盤兔”、“鷺鷥銜魚”、“魚戲蓮”、“蛙、鹿、魚、鳥”等。

  陝西自古是中華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傳說中的黃帝就葬於陝西境內的共同陵橋山,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都發現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周秦漢唐等13朝都在陝西建都,留下了豐厚的民俗文化遺產。

  陝西剪紙,這一民間藝術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全國各地不同風格和特色的剪紙藝術中,古老而純樸的陝西剪紙以它特有的魅力,為人們所喜愛。陝西剪紙主要形式有窗窯頂花、炕圍花、門畫、掛簾、枕花、桌裙花、鞋花、結婚雙喜花、衣物佩飾花、神龕貼花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窗花最為普遍。每逢春節,不論那裡的農村,給窗子糊上潔白的紙,貼上紅紙剪成的窗花,喜慶新年。陝西的窗花在表現內容上,一種是繼承傳統,一種是貼近生活,近距離反映現實。有人物活動、花鳥魚蟲、飛禽走獸、民間故事傳說等。造型嚴謹,民間風味十足。陝西剪紙大都出自農家婦女之手,以淳樸、粗獷、簡煉、明朗為特點。她們創作的剪紙飽含著濃郁的泥土氣息和強烈的感情色彩,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具有古樸的民風。他們一方面受民間文化的薰陶,另一方面對生活進行仔細入微的觀察和理解,凝聚著普通勞動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並通過大膽豐富的想象,用剪紙來表達自己 對生活的感受和對美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