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牙齒壞了怎麼治療

  很多人認為乳牙遲早要換掉,不治療也沒關係。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那麼呢,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歡迎大家的閱讀!

  幼兒牙齒壞了的治療方法

  1、牙外傷就診越早,復位成功率越高

  牙外傷型別眾多***牙脫位、牙冠折斷、牙根折斷等等***,其中需要就診前應急處理的主要是牙脫位。因為牙齒脫位後可再次植入牙槽骨,及時的就診時間以及正確恰當的應急處理可使外傷牙的治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牙外傷就診越早,復位成功率越高。

  2、牙齒完全脫出後的儲存條件非常重要

  生理鹽水被公認為較好且較易得的儲存液體。因此牙齒脫出後,如校醫室或周邊藥房有生理鹽水,應立即將脫位牙置於生理鹽水中就診。其他液體如組織培養液,牛奶或唾液等也可作為儲存液。在條件簡陋,找不到儲存液的情況下,也可將脫位的患牙直接含在口中使其浸泡在唾液環境中,及時就診。但由於唾液中含有細菌,可能對再植牙癒合產生影響,因此唾液儲存時間不應超過2小時。

  3、乳牙碰傷累及恆牙,不可忽視

  如果是乳牙碰傷,因其可能會影響恆牙發育,造成恆牙發育不良、畸形,甚至不能正常萌出,因此不能以乳牙遲早被替換為由,不予處理。

  4、運動護齒套,預防牙外傷的好方法

  運動護齒套是用來保護牙齒在運動中免受損傷的有效防護器具,它通過讓牙齒得到緩衝、同時應用整體受力來減少單顆牙受力;可以將嘴脣和麵頰及舌頭的外傷、牙齒的外傷和頜骨在運動中的外傷機率極大地減低。

  小孩子的牙齒能力還是比較脆弱的,尤其是吃了甜食之後,很容易導致對於牙齒的腐蝕,所以要注意孩子的飲食。當然也要給孩子養成好的刷牙習慣,吃完飯之後,一定要刷牙,不僅能夠美白牙齒,還能使牙齒更加的堅固。而且一旦出現問題的話,需要去牙科檢查一下。

  父母對幼兒齲齒“牙壞了”的誤區

  1、乳牙“爛牙”,早晚會長新牙,先不看醫生。

  如果乳牙齲壞,進而引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感染到恆牙胚,導致恆牙釉質的發育不全,會影響寶寶恆牙的萌發。而且乳牙齲齒的齲洞也會讓寶寶在進食的時候發生疼痛,影響寶寶進食,也進而影響寶寶的發育。由於疼痛,寶寶就會習慣用另一側的牙齒咀嚼,這樣會讓寶寶的頜骨發育不對稱。

  2、乳牙“爛牙”,拔掉,等恆牙長出來。

  如果乳牙過早脫落,旁邊長出的恆牙佔了它的位置,原本乳牙下面該長的恆牙“無家可歸”,就會發生鬥爭,牙齒就會錯位,參差不齊,影響美觀。因此乳牙如果齲壞,一定要去盡力將其保下來,而不是立即拔除.

  3、門牙變黑是色素沉積。

  門牙變黑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有齲壞,有時舌面或者鄰面齲壞從外面看不到齲壞,因此,如果發現寶寶牙齒變黑,要警惕可能是“蛀牙”了,要及時地去諮詢醫生。

  4、寶寶“爛牙”了,但不痛,暫時不管。

  齲齒是一種緩慢進展的疾病,如果發現齲齒卻不治療,齲齒的範圍會慢慢的增大,雖然開始不痛,等進展的範圍侵犯到“牙神經”的時候,就很有可能發生疼痛,

  到那個時候治療會比單單只是“齲齒”複雜得多,而且還有可能損傷恆牙胚,因此,一定要注意早點發現早點去治療。

  5、做了窩溝封閉之後就一定不會“蛀牙”了。

  窩溝封閉是一種預防措施,減少剛萌出後牙的發生“蛀牙”的機率,但是他不能替代口腔保健,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做了窩溝封閉的牙齒一樣會“蛀牙”的。這就要求家長對兒童口腔的衛生保健嚴格監督,尤其是刷牙、使用牙線等基本清潔。

  6、不吃糖可以避免“爛牙”。

  糖是引起齲病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很多食物都是含有豐富的糖類,不可能避免完全不吃糖,而且小朋友們大多數都喜食糖類,我們沒有必要禁止他們吃糖,只不過要注意控制次數,在吃糖後要注意口腔清潔,包括刷牙、漱口等等。

  7、小孩的食物單調。

  有人對175名齲齒患者進行了33年的調查研究,最後確認,不僅刷牙有助於防止齲齒,正確的飲食也有防齲作用。專家們指出,吃的食物越單調,牙齒上的細菌繁殖就越快。而食品多樣化後,除能加強抗病能力外,也能抑制口腔細菌的滋生。故齲齒患者宜食品多樣化。

  8、少吃粗纖維食物。

  有的家長很少給孩子吃粗纖維的食物。咀嚼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可以磨擦牙面,使牙面更加光潔,細菌就不易滋生繁殖。因此,吃粗纖維食物可以預防齲齒。食物中含纖維素較 多的有白菜、胡蘿蔔、蔥頭、豆芽、柿子椒、蘋果、西瓜、黃瓜、芹菜、韭菜、竹筍等。但吃後,宜用水漱口,以免殘渣留在牙縫中,而不利於牙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