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接待禮儀基本原則有哪些

  接待禮儀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禮儀,接待禮儀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接待禮儀的基本原則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接待禮儀原則:尊重原則

  尊重是禮儀的本質,也是禮儀的感情基礎,尊重包括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尊重是相互的,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感情的尊重。孟子云:“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尊重他人是一種美德,他意味著超越了偏見、虛榮、敵意,客觀公正地正確認識、評估對方。

  對於空乘人員而言,尊重乘客,首先要尊重乘客的人格、勞動和價值,以平等的身份與乘客交往,同時要一視同仁,不能因人而異,厚此薄彼,區別對待;其次要尊重乘客的愛好、習慣和感情。在長期生活中,每個人的性格、特點、生活閱歷都不太一樣,會形成千差萬別的愛好和習慣。理解並尊重乘客的習俗,是一個空乘人員自身文明、進步的標誌,也是民航行業進步、文明的標誌。

  尊重乘客的前提是理解乘客,不強求乘客按自己的愛好和志趣來做事,只有理解乘客才能與乘客和諧相處,才能使自己的人格魅力綻放光彩,同時也贏得乘客的尊重。

  接待禮儀原則:真誠原則

  真誠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態度,是禮儀活動的基礎。“真”指真實,即言行一致;“誠”指誠懇,即與人為善。在空乘服務中,並非每個乘務員在禮節、禮貌等方面都會做得完美無缺,但只要以真誠為本,並能時時處處表達自己的誠意,就會贏得乘客的理解和信任,乘務員的願望和思想能否為乘客接受,往往與乘務員的真誠程度成正比。禮儀需要真誠,但也不能為了真誠而疏於禮儀,因為誠實並非永遠都是最佳方式。乘務員有時在處理一些事情時,往往需要委婉些、含蓄些。例如當無法滿足乘客的要求時,儘量用委婉、含蓄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與此同時,更不能為了禮儀而忽視真誠,把禮儀當成一種道具和偽裝,言行不一、欺騙乘客。

  接待禮儀原則:守信原則

  守信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要講真話,遵守並實踐諾言。守信是真誠的外在表現,反映了乘務員個人行為的規律性和穩定性。在人際交往活動中,人們往往很難洞察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打通過觀察他的言行是否一致,對人是否守信,便可以判斷出他待人是否真誠。一個能夠講信用的人常常會會令人產生信賴感,能根據其言論預測其行為。守信可以促進人際交往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遵守時間,遵守承諾,言必行,行必果……許多禮儀都體現了守信的基本精神。

  接待禮儀原則:寬容豁達原則

  寬容是指心胸寬廣。忍耐性強,也是尊重的一種體現。空中乘務工作需要與很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接觸,更需要乘務員對有更大的寬容度,要悅納自己,悅納他人。一個有寬闊胸懷的乘務員往往能寬容別人,也易於博得他人的愛戴和敬重。

  寬容一方面要嚴以律己,另一方面還要寬以待人。即將心比心、體諒他人,善於從他人身上挖掘出連對方都察覺不到的優點,千萬不能求全責備、斤斤計較、過分苛刻、咄咄逼人。原則性強的事情要堅持正義,對於個性特徵或性情稟賦等方面的事情則要大度寬容。寬容不是一味地禮讓、遷就,是有原則的,要柔中帶剛、有禮有節。

  接待禮儀原則:平等友善原則

  平等而友善待人,利群樂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平等是指對待任何乘客都要一視同仁,給予同等程度的禮遇。平等待人體現了禮儀的核心——尊重他人,以禮相待。當代社會是人際交往頻繁的社會,每個人都要面臨更多的與人交往的機會,需要我們不因彼此在年齡、性別、種族、文化、職業、身份、地位、財富以及與自己的關係親疏遠近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區別對待。

  接待禮儀原則:入鄉隨俗原則

  禮源於俗,禮和俗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於民族、國家、地域、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交往時的禮俗就有很大差別。古語云:“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這就要求我們入鄉隨俗,與多數人的禮俗保持一致,這樣有助於人際關係的改善,擴大交際範圍。

  接待禮儀原則:謙恭有度原則

  在人際交往中,把握好溝通時的感情尺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空乘服務過程中,既要彬彬有禮,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熱情大方,又不能輕浮諂媚。要熱情友好,謙虛謹慎,自尊自愛,端莊穩重,大大方方,堂堂正正,不卑不亢地接待每一位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