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與人際關係

  與人相處是一門藝術,朋友也好,戀人也罷。心理諮詢的人際關係問題有哪些?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心理諮詢:戀人人際關係

  有人說愛情就像一場修行,修的好的自然皆大歡喜,可總有修的不好的,所以愛情除了歡樂與甜蜜之外,總也免不了淚水與痛苦。失戀是一件讓人感到悲傷難過的事,可能還會有委屈,為什麼是我,甚至可能會憤怒,你憑什麼跟我分手。然而不管我們的感受如何,我們都必須認清楚一件事,不管為什麼是你,為什麼分手,你都必須要接受,你們分手的事實,這是無法改變且確實存在的。許多人都會在失戀以後迴避或否認分手這件事,然而這種錯誤的認知不僅無利於你情緒的恢復,甚至會讓你由於這種錯誤的認知而導致情緒的困擾,如果無法接受失戀,更遑論走出失戀的陰影或者開始新的戀情了。

  人生有許多遇見,然而有些遇見,生來就是為了錯過,可能是由於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錯誤的人,這許多的錯誤無法勾勒出一個正確的愛情。就像詩中所寫的那樣,我不是歸人,只是個過客。所以,失戀或者分手,其實只是一種錯過,這種錯過,不可預知,也讓人不愉悅,然而錯過究其根源,其實是不合適,不論是你跟對方因為什麼原因而分手,我相信都是因為他或你認識到了彼此的不合適,而且無法適應也無法改變,所以才選擇分手這種解決方式。

  失戀,就好像受傷的小獸一樣,需要一段時間舔舐傷口,讓傷口癒合。所以失戀以後,肯定需要一個過渡期和療傷期,不要因為自己失戀這件事而感到丟臉,也不需要因為自己的悲傷而難以接受,這都是創傷之後的正常反應,反而對自己的反應過分關注或不接受才會引發更多的問題。給自己的悲傷規定一個期限,幫自己找一些能夠排解悲傷的事情,都能夠加快失戀以後的癒合期。如果有他人的陪伴,也是對付失戀的一劑良藥。不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儘量給自己找一些能夠做或者願意做的事。當然,失戀以後不吃東西或者失眠整晚不睡覺是堅決杜絕的,畢竟不能傷心又傷身,對不對?

  最後,試著在度過悲傷期以後重新看待失戀這件事,也許你會發現,一別兩寬,各生歡喜。永遠沉浸在過去的人,是無法走向未來的。如果一直對過去念念不忘,你也很難發現身邊的精彩。再回首,這段感情,如果帶給你的只是傷痛,何必留戀;如果有傷痛也有快樂,記住快樂,淡忘傷痛。

  心理諮詢:舍友人際關係

  你說的“宿舍問題”在大學校園裡很普遍,它的確是一件令人"鬱悶"的事情。宿舍裡幾個人,由於生活背景不同,性格各異,長時間生活在一起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小的摩擦。此時,如果不能及時進行很好的溝通與交流,往往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很多的誤解和壓力。

  一般來說,與室友難以相處有兩種情況:回寢室便沒有“歸宿感”,甚至成了不敢回、不願回、不想回的令人痛苦的地方;二是與寢室同學合不來,產生“疑鄰人偷斧”的心理,越不喜歡誰,看他每個動作,聽他每句話心理都覺得不舒服,認為他時時處處與自己過不去,是故意的。當然也不可否認在生活中有些同學確實是過分自我中心,缺乏關心別人,體諒別人的心情。

  我們都知道,寢室是一個小集體,它是介於公共場所與家庭之間的特殊生活空間,這個生活空間能和諧寬鬆是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人心中所渴望的,你的室友們也不例外,只是各自賴於自尊心和麵子,沒能明確表示出來,如果其中有一個人勇敢一些,開個好頭,能組織大家進行一次坦誠的溝通和交流,情況會慢慢得到改變。我想你不妨做這個先頭兵,因為你與室友之間並沒有什麼根本的利益衝突,發生矛盾全是源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所以你們之間的關係是可以通過作一些努力來改善的。

  心理諮詢:人際交往的空間距離效應

  親密距離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或幾無間隔,即我們常說的“親密無間”,其近範圍在6英寸***約15釐米***之內,彼此間可能肌膚相觸,耳鬢廝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和氣息。其遠範圍是6英寸到18英寸***15釐米~44釐米***之間,身體上的接觸可能表現為挽臂執手,或促膝談心,仍體現出親密友好的人際關係。

  就交往情境而言,親密距離屬於私下情境,只限於在情感上聯絡高度密切的人之間使用,在社交場合,大庭廣眾之前,兩個人***尤其是異性***如此貼近,就不太雅觀。在同性別的人之間,往往只限於貼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識而隨和,可以不拘小節,無話不談。在異性之間,只限於夫妻和戀人之間。因此,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不屬於這個親密距離圈子內的人隨意闖入這一空間,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禮貌的,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也會自討沒趣。

  個人距離

  這是人際間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離,已較少直接的身體接觸。個人距離的近範圍為1.5~2.5英尺***46~76釐米***之間,正好能相互親切握手,友好交談。這是與熟人交往的空間。陌生人進入這個距離會構成對別人的侵犯。個人距離的遠範圍是2.5~4英尺***76~122釐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進入這個空間,不過,在通常情況下,較為融洽的熟人之間交往時保持的距離更靠近遠範圍的近距離***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間談話則更靠近遠範圍的遠距離***4英尺***端。

  人際交往中,親密距離與個人距離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場合則使用社交距離。

  社交距離

  這已超出了親密或熟人的人際關係,而是體現出一種社交性或禮節上的較正式關係。其近範圍為4~7英尺***1.2~2.1米***,一般在工作環境和社交聚會上,人們都保持這種程度的距離。一次,一個外交會談座位的安排出現了疏忽,在兩個並列的單人沙發中間沒有放增加距離的茶几。結果,客人自始至終都儘量靠到沙發外側扶手上,且身體也不得不常常後仰。可見,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關係需要有不同的人際距離。距離與情境和關係不相對應,會明顯導致人出現心理不適感。

  社交距離的遠範圍為7~12英尺***2.1~3.7米***,表現為一種更加正式的交往關係。公司的經理們常用一個大而寬闊的辦公桌,並將來訪者的座位放在離桌子一段距離的地方,這樣與來訪者談話時就能保持一定的距離。如企業或國家領導人之間的談判,工作招聘時的面談,教授和大學生的論文答辯等等,往往都要隔一張桌子或保持一定距離,這樣就增加了一種莊重的氣氛。

  在社交距離範圍內,已經沒有直接的身體接觸,說話時,也要適當提高聲音,需要更充分的目光接觸。如果談話者得不到對方目光的支援,他***或她***會有強烈的被忽視、被拒絕的感受。這時,相互間的目光接觸已是交談中不可缺免的感情交流形式了。

  公眾距離

  這是公開演說時演說者與聽眾所保持的距離。其近範圍為12~25英尺***約3.7~7.6米***,遠範圍在25英尺之外。這是一個幾乎能容納一切人的“門戶開放”的空間,人們完全可以對處於空間的其他人,“視而不見”,不予交往,因為相互之間未必發生一定聯絡。因此,這個空間的交往,大多是當眾演講之類,當演講者試圖與一個特定的聽眾談話時,他必須走下講臺,使兩個人的距離縮短為個人距離或社交距離,才能夠實現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