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酒桌上的禮儀

  有關葡萄酒餐桌禮儀最早形成於西方,如今已逐漸為國際社會通用。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一啟 瓶

  這是一種優雅且有一定技巧的動作。最常用的開瓶工具是一把帶

  木柄的螺旋鑽、槓桿式開瓶器及蝴蝶型開瓶器。

  1.開瓶時先用小刀沿瓶口蓋子的上緣或下緣將封口割開,除去上端部分。

  2.把瓶口的封套割開。注意,最好不要轉動酒瓶,可能會將沉澱在瓶底的雜質“驚醒”。

  3.接著對準中心將螺旋錐慢慢擰入軟木塞,然後扣緊瓶口,進而平穩地將把手緩緩拉起,將軟木塞拉出。

  4.扣緊瓶口,輕壓開瓶器側翼,進而平穩地將把手緩緩拉起,將軟木塞被提升。

  5.左手握緊酒瓶上部,右手握住開瓶器,當木塞快脫離瓶口時,應將瓶塞輕輕拉出,這樣就不會發出大的響聲——整個開瓶過程中都應儘量保持安靜。

  取出軟木塞後,應給客戶確認軟木塞是否潮溼,若潮溼則證明該瓶酒採用了較合理的儲存方式,還可以聞聞軟木塞有無異味,或進行試喝,以進一步確認酒的品質,在確認無誤後,才可以正式倒酒。

  二斟酒

  在招待客人時,倒酒時應先從主人的右方起依次給客人斟酒,注意女士、長者優先。倒酒時應讓每位客人都能看到酒的標籤。酒杯總是放在客人的右邊,所以倒酒也是從客人右邊倒。倒酒時,一般白葡萄酒斟入酒杯的2/3容量,紅葡萄酒斟入酒杯的1/3容量。酒斟得過滿則難以舉杯,更無法觀色聞香,應給聚集在杯口的酒香留一定的空間,使酒的芳香在此縈繞不散。舉杯為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即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更不要猛烈搖晃杯子。

  三聞香

  第一次先聞靜止狀態的酒,然後晃動酒杯,促使酒與空氣接觸,以便酒的香氣釋放出來。再將杯子靠近鼻子前,再吸氣,聞一聞酒香,與第一次聞的感覺做比較,第一次的酒香比較直接和輕淡,第二次聞的香味比較豐富、濃烈和複雜。聞酒時,應探鼻入杯中,短促地輕聞幾下,不是長長的深吸,聞聞酒是否芳香,是否有清純的果香或氣味粗劣、閉塞、清淡、新鮮、酸的、甜的、濃郁、膩的、刺激、強烈或帶有羞澀感。

  四品嚐

  將酒液啜入一小口放於口腔前部,讓舌頭及相關部分把酒液溫熱,使各種香味緩緩逸出,漸入佳境。讓酒在口中打轉,或用舌頭上、下、前、後、左右快速攪動,這樣舌頭才能充分品嚐三種主要的味道:舌尖的甜味、兩側的酸味、舌根的苦味;整個口腔上顎、下顎充分與酒液接觸,去感覺酒的酸、甜、苦澀、濃淡、厚薄、均衡協調與否,然後才吞下體會餘韻回味;或頭往下傾一些,嘴張開成小“O”狀,此時口中的酒好像要流出來,然後用嘴吸氣,像是要把酒吸回去一樣,讓酒香擴散到整個口腔中,然後將酒緩緩嚥下或吐出。

  五飲酒

  飲酒時絕對不能吸著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店放在舌頭上似的喝。站立著飲酒時可是一手拿著酒杯的姿勢,一手環抱體前至於腰的上方,讓重心上移,人會顯得高,而且很優美。最文明的方式在西方是頭保持平直、一口口啜飲,不要一次喝完,杯中總還是留一點酒。非敬酒時的一飲而盡,或是邊喝酒邊透過酒杯看人、拿著酒杯邊說話邊喝酒、將口紅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禮的行為。

  注意事項

  在上酒的品種上,應按先輕後重、先甜後幹、先白後紅的順序安排。在品質上,則一般遵循越飲越高階的規律,先上普通酒後上高階酒。在更換酒的品種時要同時更換杯具,否則會被認為是服務上嚴重的缺陷。請人斟酒時,客人將酒杯置於桌面即可,如果不想再續酒,只需用手輕搖杯沿或掩杯即可。侍者一般按順序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來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