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的意思是什麼

  望聞問切wàng wén wèn qiè的意思:

  望聞問切是中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four diagnostic methods***。
 

  【出處】最早應源於《難經》第六十一難曰: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最早使用四字聯稱,則應處於《古今醫統》:"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之綱領。"

  中醫診斷疾病的方法。望是觀察病人的發育情況、面色、舌苔、表情等;聞是聽病人的說話聲音、咳嗽、喘息,並且嗅出病人的口臭、體臭等氣味;問是詢問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狀,以前所患過的病等;切是用手診脈或按腹部有沒有痞塊。叫做四診。

  【用法】作主語、賓語;用於中醫
 


 

  中醫用語

  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和嗅氣味;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就是指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脈四種診法。

  望診

  望診,是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中醫通過大量的醫療實踐,逐漸認識到機體外部,特別是面部、舌質,舌苔與臟腑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臟腑陰陽氣血有了變化,就必然反映到體表。正如《靈樞·本髒篇》所說:"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中醫的望具體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異常,舌頭是否過紅,舌苔是否過厚,舌苔顏色是白還是黃,口腔是否有炎症,顏色是否過紅或過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還是稠,顏色黃色還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狀,主要看耳輪耳輪肉厚的腎先天就比較好,然後有沒有耳鳴或者耳炎。

  注: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腎主耳。解釋就是:眼睛的毛病就是肝有問題,舌頭有問題就是心臟不好,口腔問題就是脾不好,鼻子的問題就是肺不好,耳朵有問題就是腎不好。但是在眼睛和舌頭又有細分,在眼睛裡面還具體分為瞳孔和眼白,瞳孔反映的是肝的問題,比如近視、眼神恍惚都是肝的問題,通過養肝是可以治好的,現在就很多通過養肝治好近視的***這在西醫是基本不能治療的***。眼白對應的是心肺,眼白如果紅了,則說明心火熱了,引起眼白的毛細血管發炎充血。舌頭邊沿反映的是心臟問題,舌頭紅了說明心火熱,要降火和養心。舌苔則反映的是脾胃的問題,舌苔黃,脾胃火大,舌苔白了,說明脾胃寒了,要養胃養脾。

  聞診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主要是聽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以分辨病情的虛實寒熱。

  問診

  指詢問症狀;通過問診瞭解既徑病史與家族病史、起病原因、發病經過及治療過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覺症狀,飲食喜惡等情況,結合望、切、聞三診,綜合分析,作出判斷。《素問·三部九候論》:"必審問其所始病,與今之所方病,而後各切循其脈。"《素問·疏五過論》:"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後世醫家將問診主要內容歸納為"十問",編有十問歌,簡便易記。

  問診,是通過詢問患者或其陪診者,以瞭解病情,有關疾病發生的時間、原因、經過、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習慣、飲食愛好等與疾病有關的情況,均要通過問診才能瞭解,故問診是瞭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診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真正的中醫只問大小二便***性狀、次數等***,不會問什麼病,問什麼病的基本只配做大夫***西醫醫生***,不配叫中醫。 張景嶽創"十問歌",提出問診的要領頗具規範性,但臨證不可刻板對待。

  應有目的地重點探問,圍繞患者主訴,突出的主要症狀、體徵,深入查詢其特點,及可能發生的兼症,瞭解病情發展及診治經過,以提高判斷的準確性。 特別要理解中醫問診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辨證,不同於西醫學的完全辨病。如問寒熱,要問清是惡寒發熱及寒熱的輕重主次,還是但寒不熱,但熱不寒,或寒熱往來,發熱是壯熱還是潮熱、身熱不揚等,以辨病位、病性。問疼痛要問清是脹痛、走竄痛、刺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絞痛、隱痛、空痛及拒按、喜按等。以辨寒熱氣血虛實,從而為治療提供重要的依據。

  切診

  指摸脈象。望聞問切,合稱四診。切診是指用手觸按病人身體,藉此瞭解病情的一種方法。

  切脈又稱診脈,是醫者用手指按其腕後撓動脈搏動處,藉以體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的一種方法。正常脈象是寸、關、尺三部都有脈在搏動,不浮不沉,不遲不數,從容和緩,柔和有力,流利均勻,節律一致,一息搏動四至五次,謂之平脈。

  切脈辨證,早在《內經》、《難經》就有記載,經歷三千年來的不斷總結,對於何證出現何脈已有詳細論述。但對證象與脈象間的內在聯絡,卻無明析的概念,不能令人一目瞭然,以致學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脈證間的內在聯絡,如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氣血津液出現虛滯,五臟功能出現盛衰,才會出現不同脈證。只有弄清氣血津液的生化輸洩與五臟間的關係,才能將氣血津液虛滯和五臟功能盛衰出現的證象與脈象聯絡起來,也才明白切脈能夠察其五臟病變的道理所在。
 

  望聞問切詞語造句:

  1 等我望聞問切之後,再對症下藥。

  2 那醫生望聞問切,對症下藥,醫術十分高明。

  3 中醫師都是經過望聞問切後,才對症下藥。

  4 傳統中醫的四種診斷方法:望聞問切.

  5 希望真的在“望聞問切”之後,痛下鍼砭藥石才好。

  6 遊弋花都,保鏢能文能武!運籌帷幄,硬拉高官下馬!望聞問切,洞悉人情冷暖!

  7 兩人寒暄以後,孫老先生給趙淑嫻一番望聞問切,認為趙淑嫻並無病情,寬慰了幾句以後就要告辭。

  8 一番望聞問切之後,郎中點點頭起身道,“大將軍,這位小友看來體質甚佳,身上的內傷已經基本痊癒,現在只要再修養幾日,待傷口癒合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