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宵節的社會意義和節日活動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1] 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關於,元宵節的意義和社會活動,你瞭解多少?

  節日意義

  各地同胞歡度元宵節

  元宵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一樣,是中國傳統節日,事實上其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遠遠勝於其他節日,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春節從除夕關門守歲開始,到元宵節,是一個人們不斷擴大活動範圍、人際關係不斷得到擴大的過程。初一給家長拜年,初二回孃家拜年。以後逐步擴大拜年範圍到一般親戚朋友。在這個時段,人們的活動範圍侷限在熟人之間。初五是破五,農活可以開始幹,商店可以開門了。這個時段,社會開始正常運作。到了正月十五,全體社會成員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節日活動中。所以,元宵節具有確認全體社會成員***包括彼此不認識的***相互關係的意義。

  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物件。

  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所以元宵節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 而不是有人膚淺臆想的七夕。

  遺產名錄

  2008年6月14日,北京市懷柔區、密雲區,山西省柳林縣,河北省蔚縣,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泉州市、晉江市、仙遊縣、連城縣,甘肅省永昌縣,青海省樂都縣申報的元宵節***斂巧飯習俗、九曲黃河陣燈俗、柳林盤子會、蔚縣拜燈山習俗、馬尾-馬祖元宵節俗、泉州鬧元宵習俗、閩臺東石燈俗、楓亭元宵遊燈習俗、 閩西客家元宵節慶、永昌縣卍字燈俗、九曲黃河燈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71***。

  2014年12月3日,北京市門頭溝區,河北省灤平縣,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浙江省寧海縣,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陝西省彬縣申報的元宵節***千軍臺莊戶幡會、掄花、河上龍燈勝會、前童元宵行會、淄博花燈會、彬縣燈山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社會活動

  韓國

  海外元宵節不吃元宵吃五穀   韓國沒有元宵節的說法,正月十五叫“正月大望日”,意為“望滿月”。和中國不同,他們在這一天並不吃元宵,而吃混合糯米、高粱米、紅小豆、黃米、黑豆等雜糧做成的五穀飯,吃各式各樣的堅果,花生、核桃、松仁、栗子、銀杏等等,據說可以使牙齒更堅固,還能防治疔瘡等面板病。此外,還要喝“清耳酒”,祈願新年不患耳疾,而且一年到頭聽到的都是好訊息。韓國農村還保留著一些正月十五的傳統慶祝活動。如“燒月亮屋”,用樹幹或竹子搭成圓錐形的屋架,掛上寫著新年願望的紙條,圓月升起之後,人們用手中的火把點燃“月亮屋”,圍著火堆歡歌起舞。

  日本

  中華街裡賞花燈  日本把公曆1月叫正月,1月15日稱為小正月,小正月日本有很多民俗活動,而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對大部分日本人來說比較陌生。農曆正月十五這天,日本的中華街非常熱鬧。如橫濱中華街每年都會舉辦元宵節賞花燈的活動,一些當地的華人華僑都會前去湊一湊熱鬧。

  朝鮮

  正月大十五迎月 在朝鮮,元宵節被稱為“正月大十五”。在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做用大米、黃米、小米、豆子和大麥混合而成的“五穀飯”。這種“五穀飯”不僅象徵著“五穀豐登”,也象徵著長壽、富裕、健康、多子、平安“五福齊來”。此外,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還有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那就是用冬天常見的幹蘿蔔葉、幹蕨菜、幹辣椒葉、幹桔梗、紅薯藤幹、葫蘆乾等9種乾菜做成的“九種菜”。最能提起人們興致的是晚上的“迎月”。據說,最先看見“大十五”月亮的人,一年之內將好事不斷,未婚的小夥子看到了,這年將會迎娶一個“圓月般”漂亮的姑娘;已婚的男人看見了,這年會生一個健康的娃娃。

  東南亞

  舞獅巡遊奏南音 東南亞不少國家的華人比例都很大,因此這些地方的華人都保持了中國南方地區的習俗。在元宵節這個華人的傳統節日,當地華人的過年習俗在保持各自傳統的同時經過和當地文化的融合發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過年習俗。新加坡福建會館幾年前就開始在元宵節舉辦熱鬧的“踩街”活動,活動上會表演精彩的武術、舞獅和演奏南音。元宵節是馬來西亞華裔重大的傳統節日之一,其“拋柑接蕉”的習俗熱鬧浪漫、別具一格。在印尼西加裡曼丹省的山口洋,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文化活動舉行。元宵節大巡遊是山口洋華人系列春節慶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高潮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