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

  要做清明節手抄報了嗎?在為怎麼寫清明節手抄報內容而焦慮的嗎?本文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如果你喜歡的話,記得分享給更多好友哦!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文化習俗

  每到清明,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但在我的記憶中,清明節的到來就意味著能品償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們手提竹藍,三五成群來到田野喜滋滋地採摘艾葉,青青鮮鮮的艾葉滿滿當當地堆在藍子裡,煞是好看誘人。艾葉採回家後,便開始了繁雜的製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們又像摩術師,青青的艾草一轉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年年艾葉綠,年年果泛香。鄉親們總也忘不了在城裡的親朋好友,總在清明時節給我們送來自己做的清明果,那親情,那美味至今都難以忘懷。時過境遷,清明果已不再是單純的清明祭祖的意義了,他含著濃濃的親情,帶著純純的鄉情。如今,遠離故土的我一想起那青青綠綠的清明果,便會從心底裡湧起淡淡的鄉愁和甜甜的回憶。

  又是一年清明至,由於工作原因我沒能回到家鄉給外公、外婆掃墓,但父母卻捎回了家鄉的清明果。見果如見人,我又想起了鄉里鄉親親親熱熱在一起製作清明果的情景,那份融洽,那份自然,那份親暱是那麼溫馨和美,但這些在都市裡,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已很難找到了。只有這青青香香的清明果依然充滿誘惑,依然耐人尋味。

  清明時節雨綿綿, 艾果柔柔鄉情牽, 春風伴夢迴家去, 又見村頭起炊煙。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清明果的做法

  1、野艾洗淨,摘除老根莖,留取嫩莖葉;熟芝麻搗碎,摻入白糖做成甜餡;大米粉過篩裝進一大盆裡。

  2、把野艾放入沸水中氽1分鐘,撈出過涼水,擠幹。***此步驟重複一次***

  3、鍋中倒入1000ML水燒開,放入野艾和食用鹼煮2分鐘 ,此時要用筷子在鍋中攪動,直到野艾在熱水中變軟爛,水變成濃濃深綠色。

  4、把煮野艾的熱水***水和野艾一起***慢慢倒入大米粉裡***不要一次性全倒完***,邊倒邊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攪拌大米粉,直至初步成團***大米粉遇熱後會燙成半熟***。

  5、把糯米粉均勻撒在大米粉團上,此時可以用手揉粉團了***按粉團軟硬程度再適度新增野艾水或不添***。

  6、揉成軟硬合適的青麵糰,蓋上溼棉布***避免麵糰表面起硬殼***醒15分鐘。

  7、接下來是擀麵皮,每次取一小團青麵糰,先搓成長條形,再分成大小相等的小劑子。把小劑子用巴掌心按扁,然後在手中依靠大拇指和食指的推拿力擀麵皮。舀一匙芝麻,然後像包包子那樣把麵皮合上,最後頂部會剩一小揪麵糰,揪去,修圓清明果。

  8、包好之後就可以開始蒸了,蒸鍋燒開水,墊上一溼屜布。把清明果擺放好,每個之間隔一些空隙。蓋上蓋大火蒸5分鐘。***鹹清明果要多蒸2分鐘***,開蓋即可食。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清明節”的英文說法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從二十四節氣上講,它又是節氣之一。它是唯一一個節日和節氣並存的日子,可見古人對這一天的重視程度。

  清明的具體日期在仲春和暮春之交,大約農曆4月4、5、6日之間。此時,天氣轉暖,大地回春,萬物復甦,一片生機盎然,家家門口插柳條,祭掃墳墓和郊外踏青。農諺中也有"清明忙種粟"的說法。

  作為中國人,對於這些從小看大的習俗我們當然不會陌生,可如果問你“清明”用英語怎麼講、你就未必知道了吧!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是:作為節日的清明節、和作為節氣的清明,它們的英文說法是不同的。

  作為節日的清明節一般翻譯為"Tomb Sweeping festival"或者"Tomb-sweeping Day",掃墓節或掃墓日。這個翻譯著重強調了清明節的重要習俗“掃墓”。這種說法的好處是,老外一聽就能大概明白這個節日的背後含義。

  也有人把清明節翻譯為"All Souls'Day",這是一種站在對方文化角度考慮做出的翻譯。因為"All Souls'Day"在西方是確實存在的節日,一般稱為“萬靈日”。這是一個宗教節日,在有的教派裡甚至不止一天。教會會在這一天為那些去世後無法進入天堂的信徒祈禱,希望他們早日進入天堂。其基本意義和清明節相似,也是祭奠死者的節日。

  另外再談到作為節氣的清明,它被譯為"Clear and Bright",清潔和明亮。我們也不難發現,這種譯法強調的是清明時節的氣候狀況,和其他節氣的翻譯出發點一致。比如立夏被譯為"Summer begins"、小寒、大寒分別被譯為"Slight cold"和"Great cold"。

  所以講到這裡,你應該對清明怎麼用英文說有了基本的瞭解,可不要忘了分情況表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