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糕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重陽糕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你知道重陽糕的材料嗎?下面小編就告訴你重陽糕的材料,一起看看吧!

  重陽糕的材料

  南朝時已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製法因地而異,主要有烙、蒸兩種,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夾餡並印雙羊,取“重陽”的意思,現在仍流行。亦稱“花糕”、“菊糕”、“發糕”等。為重陽節的傳統食品。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慄、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起於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為普遍的習俗。糕的製作,品種各目繁多,其上並插彩旗,極受兒童的喜愛。此後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淵鑑類函.歲時.九月九日》引隋杜臺卿《玉燭寶典》:“九日餐餌,其時黍秫並收,因此粘米加味嘗新。”又《歲時雜記》:“重陽尚食糕,......大率以棗為之,或加以慄,亦有用肉者。”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劉夢得作九日詩,欲用‘糕’字以五經中無此字,輒不復為。宋子京以為不然,故《九日食糕》詩:飆館輕霜拂曙袍,糗餈花影鬥分曹。劉郎不敢題糕字,空負詩家一代豪。遂為古今絕唱。”

  重陽糕的製作方法

  原料配方

  ·糯米粉1000克

  ·粳米粉500克

  ·赤豆250克

  ·白糖1000克

  ·紅綠果脯100克

  ·紅糖50克

  ·豆油25克

  料酒50克

  製作步驟

  1、先將紅綠果脯切成絲,待用。

  2、將赤豆、白糖***250克***、豆油製成幹豆沙,備用。

  3、將糯米粉、粳米粉摻和,取150克拌入紅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狀粉重陽糕漿。

  4、將其餘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後,拌和拌透。取糕屜,鋪上清潔溼布,放入1/2糕粉刮平,將豆沙均勻的撒在上面,再把剩下的1/2的糕粉鋪在豆沙上面刮平,隨即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麵粉時,把糊狀粉漿均勻地鋪在上面,灑上紅、綠果脯絲,再繼續蒸至糕熟,即可離火。將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糕狀,另用彩紙製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成。

  重陽節吃重陽糕的來歷

  重陽糕的來歷之一

  九月食糕 的習俗起源很早,“糕”之名,雖然起於六朝之末,但糕類食品在漢朝時即已出現,當時稱為“餌”。餌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與黍米粉兩種,黍米有粘性, 二者和合,“合蒸曰餌”。黍為五穀之長,黍在古代是待客與祭祀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們以黍米為應時的嘗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重陽糕的前 身就是九月的嘗新食品。這也就是後世民間在重陽節,以重陽糕薦神祭祖的秋祭習俗淵源。

  一 般認為重陽糕源起重陽節登高的習俗。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載稱,漢代時,汝南人桓景師從費長房學仙。某日,費長房告訴學生:九月九日有大災降臨你家, 可教家人縫製布囊,內盛茱萸,系之臂上,屆時登山飲菊花酒,災禍可消。桓景依言行事,果然無恙。後人仿效,遂形成九月初九登高山、飲菊酒、插茱萸等一整套 重陽節俗。

  約自宋代起,重陽節食“重陽糕”的習俗正式見於載籍,如吳自牧《夢粱錄》 卷五記臨安***杭州***重九之俗:“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小彩旗,名‘重陽糕’。”其後如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亦載北京重九之俗:“糕肆 標紙彩旗,曰‘花糕旗’。”這種插小旗於花糕上的傳統,迄今不改。

  度其原意,是一般市民因受都市地貌和物產資源的限制,欲登高避禍或採集茱萸多有不便,故以食糕代替登高***糕***、以插紙旗代替插茱萸,藉諧音虛應故事耳,用意則仍在避禍。

  重陽糕的來歷之二

  花糕的起源有一種來源甚早的說法。《南齊書》卷九上說,劉裕纂晉之前,有一年在彭城過重陽。一時興起,便騎馬登上了項羽戲馬臺。等他即位稱帝后,便規定每年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校閱軍隊的日子。據傳說,後來流行的重陽糕,就是當年發給士兵的乾糧。

  另一種傳說則流傳於陝西附近。傳說明朝的狀元康海是陝西武功人。他參加八月中的鄉試後,臥病長安,八月下旨放榜後,報喜的報子兼程將此喜訊送到武功,但此時康海尚未抵家。家裡沒人打發賞錢,報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來。等康海病好回家時,已經是重陽節了。這時他才打發報子,姶了他賞錢,並蒸了一鍋糕給他回程作乾糧。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給左鄰右舍。因為這糕是用來慶祝康海中狀元,所以後來有子弟上學的人家,也在重陽節蒸糕分發,討一個好兆頭。重陽節吃糕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