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飯相關介紹

  臘八飯是漢族民間節日食俗,指在臘八這天有喝臘八飯***臘八粥***的習俗。那麼什麼是臘八飯?他有著什麼樣的起源和傳說?下面,小編為你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臘八飯是漢族民間節日食俗,指在臘八這天有喝臘八飯***臘八粥***的習俗。相傳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因此,古代佛寺常於臘八這天舉行誦經,並效法佛祖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取香谷及果實等熬粥供佛,名曰:臘八粥。如今,民間用自己收成的穀物乾果熬成臘八粥,慶祝一年的辛勤勞動碩果,祈求來年五穀豐登。

  臘八飯起源

  臘八飯又名 八寶粥,是漢族傳統傳統美食之一。用八種以上穀類及果料熬成的因而取名八寶飯。

  臘梅初放,鍋中粥香。中國大部分地區有吃臘八飯的習俗。每年農曆臘月初八,家家都要熬製,每年臘八這-天,家家戶戶要吃“ 臘八粥”。

  臘八飯傳說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境很窮,給地主放牛,吃不飽肚子,飢腸轆轆。一次,他在小屋內發現了一個老鼠洞,眼睛一亮,心想:抓個老鼠充飢吧!於是,伸手向洞內摸了下去卻是個老鼠的“糧倉”,掏出來的有大米、 豆子、紅棗粟米等,五穀雜糧樣樣都有。他把這些糧食洗淨,煮了一鍋粥,喝起來感到津津有味,香甜可口,成為一頓美餐。

  後來朱元璋得了天下,當了皇帝,整天山珍海味,覺得平淡乏味想換換口味。一天,他忽然想起從老鼠洞掏糧煮粥的事來,就傳令御廚以各色五穀雜糧煮粥進膳。這一天正是農曆臘月初八,朱元璋吃後大悅,因此將此粥賜名為“ 臘八粥”。

  這不過是民間的一種傳說而已,其實, 臘八粥原是寺院的一種節令吃食。《 夢華錄》中有如下記載:十二月初八,諸大寺作浴沸會,並送 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 臘八粥,各家是日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十二月八日乃是 釋迦佛成道之日,寺院做法會時,皆效佛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程式取清新容果制粥供神,以示虔誠。於是,人們便以節令加吃食的傳統命名法,稱此粥為“ 臘八粥”。

  到了明代,“ 臘八粥”已成為皇帝賞給大臣的一種吃食。

  到了清代,“臘八粥”便成為人人皆喜的一種節令家庭小吃。清道光皇帝還作《 臘八粥詩》一首雲:“一陽初復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應節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盈馨溢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共嘗佳品達妙門,妙門色香傳蓮炬。童稚飽腹慶昇平,還向街頭擊臘鼓”。

  舊時由於農民生話貧困,臘八這天也只能以各種豆類和 素面,做成豆豆飯,做為早餐食用,並打來冰塊、將冰塊和臘八飯散在每一塊田裡。散飯人口裡念著:“田公田母請吃飯,一畝地裡打一石”的詞兒。這些飯散在田裡便成為野禽的美食,因此民間又有“羊巴***盼望***清明, 牛巴夏,大嘴老鴉巴臘八”的俗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