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國內外各地風俗是什麼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我國一個重大的節日。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關於除夕時候國內外各地的風俗習慣,歡迎大家閱讀。

  除夕國內各地風俗: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

  1、重慶土家年夜飯:“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剛進臘月,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板溪鄉紅杏村農民許文旭家就忙開了。為了準備好這頓年夜飯,一些必不可少的傳統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準備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當數“扣肉”和“灌海椒”。許文旭說,“扣肉”看似簡單,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膩、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則是把糯米麵拌上作料後填入一個個掏空的海椒中,然後放入鹹菜罐子裡封存半個月,到了除夕,拿出來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許文旭告訴記者,土家人之所以重視這兩道菜,是因為以前一年到頭難得吃上幾回肉,糯米也是稀罕東西,因此家家都把這兩道菜當作年夜飯展示手藝的機會,同時也是為了犒勞辛勞了一年的家人。

  令人意外的是,海帶還曾一度成為土家年夜飯的主菜。因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區吃鹽巴都困難,醫療條件也差,經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為了給家人補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飯上一道海帶,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碘。在當時的條件下,海帶對土家人來說,真可謂“山珍海味”,經常吃根本不可能,因此成了年夜飯上的一道好菜。如今,海帶早已退出年夜飯的“舞臺”。

  2、土家人吃過年夜飯後,各家都會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達對田地的熱愛。

  3、關東年夜飯:魚、紅燒丸子、餃子

  保留古風俗,漢滿互影響:中國知名民俗專家曹保明介紹說,年夜飯在除夕的夜晚又稱“團年”或“閤家歡”,因為這頓飯以後就要告別舊歲迎來新歲了,所以又稱“分歲”。在古代,人們認為年夜飯還有逐疫、驅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飯的特點是全家大團圓的宴會,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為了這個團圓,外出的家人都要趕在除夕前返回家來,如果沒能及時趕回來,餐桌上要給未歸人留一個空位,擺一雙筷,表示全家團聚。

  年夜飯通常是舊時關東農家中一年內最豐盛的一頓飯,必須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滿桌的酒菜中必須要有魚,表示新的一年有餘錢、餘糧,一切都很寬裕。還必須有一碗紅燒丸子,表示闔家團圓。曹保明介紹說:“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關東老百姓始終有“窮過年,富過年,不吃餃子沒過年”的說法。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介紹說,餃子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圍繞餃子的起源,民間產生過不同的傳說和故事,但關東人一直崇尚春節的第一頓餃子在除夕夜子時***零點***吃,此風俗遍佈關東城鄉,並世代相傳至今。

  如今在東北的許多農家,年夜飯依然保持著古時的許多風俗,如吃飯前祭祖,放鞭炮,吃餃子等。但由於年夜飯的吃喝已不重要了,施立學認為:“年夜飯早已超出了‘吃’的範圍,而在於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它溫暖在一家人的問候和溫情中。既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有希望之意。”

  除夕外國習俗:

  1、印度:禁食

  印度人在新年這天實行禁食,從凌晨直到午夜止。過了午夜各家才品嚐準備好的飯菜,互相祝賀新年。

  2、匈牙利:忌食飛禽

  匈牙利人除夕之夜不吃禽類,因為他們認為吃雞、鴨、鴿等飛禽,來年的幸運便會飛走。他們在新年送親友的禮物,大都喜歡禮物上有“打掃煙囪工人”和小肥豬的圖形,“打掃煙囪工人”當然是除舊的象徵,胖乎乎的小肥豬,令人喜歡,蘊含也喜慶。人們在形象上尊敬小肥豬,但實際上又是另一回事了,因為他們新年的傳統食品是油炸小乳豬,那是要拿小肥豬開刀的!

  3、保加利亞:打噴嚏得牛羊

  你若在保加利亞人家裡吃年飯,一定要打噴嚏,這樣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當地習俗認為,第一個打噴嚏的人會給全家帶來一年的幸福。於是主人走向自己的農場,將自己首先看到的第一隻羊,第一頭小牛,或者第一匹馬駒牽過來,送給第一個打噴嚏的客人,這個噴嚏打得有多值啊!

  4、法國:存酒喝光

  法國人有一種迷信,認為除夕家中如有剩酒,來年會交厄運。只有乾乾淨淨,才能迎來一年的好日子。因此,他們寧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將家中的酒喝個精光。

  5、波蘭:吃青菜

  波蘭少女在過新年時,要穿上特別的兔形衣服吃青菜,據說吃了青菜會事事順心如意。

  6、巴拉圭:不食煙火

  南美洲的巴拉圭人將年終最後5天定為“冷食日”。這5天,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庶民百姓,都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新年零時鐘聲響後,才能開始點火烹煮佳餚,大擺宴席歡度新年。

  7、馬達加斯加:忌吃肉

  在馬達加斯加,新年以前7天時間之內不準吃肉,要到除夕晚餐,方可吃些禽類。元旦這天,夫婦要向雙方父母贈雞尾,表示尊敬;向兄弟姐妹贈送雞腿,表示關心和友誼。

  8、越南:要喝湯

  越南北方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除夕夜要到平日取水的地方燒香、磕頭,並打一桶水煮年飯。煮好後,先祭奠祖宗,然後全家吃年夜飯。吃這頓飯時,絕對要喝湯。他們認為,不喝湯,來年種下的莊稼就會受旱。

  9、朝鮮族:“歲酒”和“德固”佔據特殊位置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中國朝鮮族主要聚居地區,春節也是朝鮮族的傳統的和最重要的節日。朝鮮族的年夜飯有著自己傳統的食品和特色。

  民俗專家曹保明介紹說:“朝鮮族的年夜飯非常豐富,大大小小的盤子七八十個,有的人家甚至達上百個。其中佔特殊位置的是‘歲酒’和‘德固’二種。”

  春節前夕,記者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各鄉村看到,很多朝鮮族村民都在釀造“歲酒”。2012年52歲的金真實是琿春市密江鄉的村民,她告訴記者,朝鮮族在年夜飯有喝“歲酒”的習俗。這種酒多在過“歲首節”前釀造。歲首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歲酒”以大米為主料,配以多味中藥材,是一種藥酒。用於春節期間自飲和待客,他們認為飲用此酒可以避邪、長壽。

  金真實介紹說,“德固”是一種湯餅,就是將大米麵和好蒸熟後,搗成大粘團,再搓成橢圓形圓條,切成薄片,倒入雞、野雞、牛肉湯鍋中,吃時再放些麻油或香油以及紫菜,味美可口。

  記者瞭解到,在年三十那天,朝鮮族婦女都要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裝。大多數家庭從一大早就開始做打糕。“儘管現在有賣做打糕的機器,但我們還是喜歡用打糕槌自己動手做,因為感覺味道還是不一樣。”朝鮮族村民樸英子說。

  金真實說,除夕夜自己一家十幾口都圍在一起吃年夜飯,是非常幸福的時刻。他們全家都會守歲通宵達旦。與漢族不同的是,朝鮮族大年夜這頓飯會載歌載舞,伴著朝鮮族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簫樂曲迎接新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