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金絲峽大峽谷遊玩攻略

  金絲峽大峽谷位於商洛市商南縣境內的西南部新開嶺腹地。園內風光秀麗,風格獨特,風景如畫,具有自然景觀於一體,步移景異,景象萬千,被譽為“峽谷奇觀,生態王國”。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陝西金絲峽大峽谷旅遊攻略

  金絲大峽谷由白龍峽、青龍峽、黑龍峽和石燕寨組成,峽谷總長度20.5公里,縱深10多公里,最深處至今還無法到達。

  石燕寨,有險如華山之稱。走勢顯南北走向,東、西、南三面均為懸崖絕壁,只有北坡狹路一條。山寨由五大臺階構成。第一臺階高崖峻壁,兩面臨空,是上山道路的關隘,人稱南天門。主寨在第二臺階,是道教聖地,供奉真武祖師。第五臺階為玉皇頂。極頂遠眺,楚天空闊,豫水旖旎,峽區數十里山水風騷各異。

  黑龍峽,位於大峽谷的西端。沿石燕寨西進,就是奇險、神祕的黑龍峽,全程約10公里。因峽谷窄長,水在石槽中湍流,在石潭裡迴旋,在陽光的折射下,閃閃發光,猶如金絲串珠。峽內有意金獅洞,洞中天然形成的金獅高約三層樓,栩栩如生,十分神奇。

  青龍峽,俗稱東峽,險峻異常。峽谷兩面,絕壁千仞,藤蘿搖綴。更為奇特的是兩面的懸崖峭壁上,茂密地生長著海桐、樟樹、鐵杉等珍貴的常綠喬木。不過青龍峽目前暫未開放。

  白龍峽,俗稱七裡峽、北峽。峽口處有白龍潭,如鏡一般的坐落安靜的峽谷中,這裡的白龍洞 ,現已成為進入峽谷深處的唯一通道,峽口左側的山峰叫鳳山,猶如鳳凰展翅;右側山峰叫猴山,山頭有一石猴,有仙猴戲鳳之說。左側山坡上還有一個拔地而起的奇石叫仙人石,亦稱仙人峰。坡上怪石嶙峋,青藤倒掛,自然景觀妙趣橫生。

  陝西金絲峽大峽谷交通訊息

  班車

  景區內有遊覽大巴,往返於景區大門和黑龍峽谷盡頭。從上午9點到下午6點,每20分鐘一班,人滿即走,車票30元,兩日內都有效。

  竹筏

  在白龍峽的白龍湖可以乘坐竹筏,20元。

  客車

  商南汽車站每天有兩班車直達金絲峽,時間:7:30、14:30,車票20元,約1.5小時可到達。金絲峽返回商南,每天7:00、16:30有兩班車,週末可能會加車。可以電話***13992452553***或在景區停車場找“商南到金絲峽的班車,和司機確認好時間。

  自駕

  從西安出發,沿滬陝高速直行到金絲峽出口,轉道18公里長的遊路可到達。金絲峽停車場收費5元/天,過夜多收5/元。

  景點住宿:

  景區大門外停車場旁有農家樂,房間設施比較簡單,價格10元/人,標準間50~60元,有獨立衛生間,有太陽能熱水器。景區內也有住宿,價格較貴,但是住在景區內可以只買一張票玩兩天。

  溫馨提示:在金獅洞內上香,還必須要佈施一些功德錢。

  開放時間:07:30~16:30

  建議遊玩時間:3-4小時

  金絲峽大峽谷氣候特徵

  西安地處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自然氣候屬亞熱帶半溼潤季風氣候向暖溫帶半溼潤氣候過度型別。年平均氣溫為18℃,夏季平均氣溫22℃,無霜期217天,降水量 803mm,蒸發量小,氣候溼潤,四季分明。。除了較寒冷的冬季外,其它時間都比較適合旅遊。

  金絲峽大峽谷代表景區

  一線天

  白龍峽最窄處,兩邊懸崖峭壁,危巖聳天經過清澈的月牙潭,來到了白龍峽最窄處。

  依稀留有古人修的棧道。兩面峭壁松柏繁茂,從棧道行走,只能看見一條線,故被稱為“一線天”。

  馬刨泉

  白龍峽的名景之一,有神泉之名馬刨泉是白龍峽的名景之一。

  過了仙人石,行百餘米轉過一個怪石,突聞流水譁然,如同掌聲,就見一眼泉水從巨石下噴湧而出,泉水清冽。這就是有名的“馬刨泉”。相傳秦漢時期有一位蘇娘娘,身懷有孕,躲難請命剿滅義軍,路經此地,天熱地旱,人困馬乏,飢渴難擋,將士傷病過半。蘇娘娘初生太子,身體虛弱,加上暑氣襲人、***,弦暈落馬。在此危急之際,娘娘座騎烏龍馬引頸長嘶,奮蹄刨地,剎時,一道白光閃過,一眼清泉噴薄而出,娘娘大喜,與眾將士痛飲,此泉清涼甘甜,將士飲後飢渴頓消、病痛全無,士氣大振。泉水汩汩不絕,爽涼純清,看一眼使人留戀往返,喝一口令人回味無窮,故有神泉之名。娘娘登石上馬,揮兵與王、盂大戰。後人就將此泉叫馬刨泉,泉邊巨石一為落馬石,一為上馬石。

  石生樹

  石生樹距峽口三華里,在兩塊五噸大小的巨石上生長著兩棵樹,其中一棵樹是名貴植物金錢槭,屬於重點保護樹種。

  鎖龍瀑布

  鎖龍瀑布,因瀑布兩邊的山崖,如兩扇厚厚的門,鎖住了去路而得名。我們費了勁終於租上竹排,沿竹排擺渡之瀑布近處,抬眼望去:瀑布飛流直下,十分壯觀。

  金獅洞

  金獅洞中一“方解石”石質石獅睡臥洞中,形象逼真。主洞寬50米,高約30米,總面積10畝之多,清朝已建造30多間木製房屋,遺蹟尚存。

  白龍湖

  越過幽暗的人工隧道,便來到了白龍湖。眼界頓時寬闊,青山疊翠,綠蔭蔥蔥。

  翰墨巖

  一面非常壯觀的岩石黑如墨潑,故為翰墨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