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陰長疙瘩是怎麼回事

  不少女性發覺陰道口有小小的疙瘩,擔心影響身體的健康。下面小編整理了女性外陰長疙瘩的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女性外陰長疙瘩的原因

  1、前庭腺囊腫

  外陰長小疙瘩有可能是前庭腺囊腫,前庭大腺的出口位於小***內側,細菌容易入侵引起炎症。一般細菌先侵犯前庭大腺管道的上皮,使粘膜發生腫脹,或因管口組織破壞後發生粘連,而引起管口閉塞,分泌物不能排出,而形成前庭大腺腫囊腫。常為單側性,大小不等。

  2、外陰炎

  外陰長小疙瘩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得了外陰炎:這是由於細菌、黴菌、滴蟲等引起陰道炎後,通過白帶刺激外陰部位的面板導致的。日常生活中,由於外陰部易沾染尿液、糞便、白帶,使外陰面板經常處於潮溼的環境中,適於細菌生長。此時如果外陰面板有擦傷,或不注意衛生,或機體抵抗力下降,毛囊及其周圍組織被葡萄球菌和其他細菌感染,就會引起區域性外陰炎和外陰溼疹。

  3、假性溼疣

  此症狀是由一般的陰道炎症和白帶過多刺激引起,叫假性溼疣。假性溼疣是一種表現為小***內側天鵝絨樣或魚子樣突起,可以是粉紅色或稍透明,大小比較均勻,沒有自覺症狀,無需治療。

  4、性疾病尖銳溼疣

  外陰長小疙瘩還有另外的可能:一是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尖銳溼疣,此病主要是由不潔性生活傳染引起,是一種性傳播疾病。目前在泌尿性病科的臨床中發現女性外陰長疙瘩的症狀,基本上都是感染了尖銳溼疣。所以女性當發現外陰長疙瘩時應引起重視,及時診治。

  女性外陰的護理方法

  1、日常外陰護理方法

  ***1***、小便後注意會陰部的清潔,不要汙染會陰部。

  ***2***、自覺會陰部不適,應及時護理或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3***、每天清水清洗會陰部,保持會陰部清潔,但切忌坐浴或盆。

  ***4***、日常生活中勤換內褲,內褲的清洗要與其它衣物分開,並在日光下晒乾。

  ***5***、性生活前應保持性生活雙方的性器官清潔,性生活後應注意會陰部的清潔及護理。

  ***6***、某些陰道炎的感染病菌是夫妻共患,夫妻雙方經性生活後會交叉感染,如黴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一旦感染夫妻雙方要共同治療,且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

  2、經期外陰護理方法

  月經期間,婦女應比平時更注意保持外陰衛生,具體要求有月經墊要勤換,內褲要勤洗勤換。每天用乾淨溫水洗外陰部,要有專用的盆,不要和別人互用,不要用洗過臉或腳的水來洗,不要幾個人共用一盆水洗。

  3、孕期外陰護理方法

  ***1***、懷孕期白帶增多,特別容易感染病菌,每天溫水清洗數次。

  ***2***、天天更換內褲,並立即洗乾淨,在日光下晾晒。

  ***3***、沒有醫生的指示不要清洗陰道,如果有異樣白帶***量多且有臭味***應儘早就醫。

  但是如果出現婦科炎症,比如陰道炎、外陰炎、盆腔炎等時,應對症治療,就是到專業醫院進行診斷,明確病因,對症治療。

  女性患外陰炎的5大誤區

  1、得了外陰炎是因為外陰不乾淨,應該多用護理劑清洗

  很多女性認為,私處出了問題,一定是清潔力度不夠,所以更加頻繁的使用護理劑清洗。雖然說每日清洗外陰確實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但是如果朋友們過度的用高濃度護理劑清洗外陰,不僅無法起到保障外陰清潔的作用,還可能破壞外陰粘膜表面的保護膜,讓外陰變得非常乾燥,甚至出現脫皮及瘙癢糜爛現象。並且,過度使用高濃度護理劑還容易影響陰道內正常ph值,導致陰道內菌群失調,增加患病機率。

  2、月經期間陰道及外陰非常脆弱,應該減少清潔的次數

  平時,我們總會對私處進行清理。但到了每月的例假期間,很多女性反而不清洗了。殊不知,月經期間我們的外陰及陰道內都會受到經血的侵漬,而經血內含有的物質非常利於細菌的繁殖,如果女性朋友在經期疏忽了護理,將導致細菌大量繁殖並且上行感染,致使其他部位感染上婦科病及其他併發症。

  3、不在經期也長期使用衛生護墊,會讓“私處”不透氣

  很多婦科病其實是我們“悶”出來的,外陰炎也不例外。一些女性在非生理期使用衛生巾及護墊,使得我們的外陰得不到透氣,這樣更容易“悶”出外陰炎及其他婦科病來。

  4、認為“月經不調”可不必治療,恰恰延誤了最佳調和期

  引起內分泌失調的因素有很多,而月經不調則是其中之一。女性月經不調後不僅給身體帶來多種隱患,還可能誘發其他婦科病。另外,經血過多及月經期過長都會給病菌提供生長溫床,最終增加外陰炎患病機率。

  5、認為“白帶”髒要徹底清除,過分清潔反而惹了婦科病

  白帶,是女性最為熟知的東西。但很多女性認為白帶是不潔之物,存在將手指裹上“乾淨”的溼紙巾清洗白帶的情況。其實,這樣容易將病菌帶入陰道,反而引起外陰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