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遊必去景點

  很多外地遊客來桂林,都不知道桂林最獨特的地方在哪,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解一下桂林旅遊必去的地方,桂林哪裡都是景點,是個城中有畫的地方,我想你一定會喜歡。

  

  龍勝梯田

  龍勝梯田開造始於元代,數百年來,歷盡滄桑。居住龍勝梯田在這裡的壯族、瑤族人民,祖祖輩輩,築埂開田,向高山要糧。從水流湍急的溪谷到雲霧繚繞的峰巒,從森林邊緣到懸崖峭壁,凡是能開墾地方,都開鑿了梯田。經歷了幾百年、多少代人的努力,使龍勝梯田日臻完美,形成了從山腳一直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成塔”的壯麗景觀。由於是依山而建,因地制宜,因此這些梯田大者不過一畝,小者僅能插下兩三行禾苗。

  水無涓滴不為用,山到崔嵬猶為耕。只有生命,才能創造如此輝煌的奇蹟。我和母親心中被遺忘很久的幸福和感動,悠悠如浪花般擴散開去。第一次,為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深感驕傲。

  陽朔遇龍河

  遇龍河是灕江在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全長43.5公里,流域面積158.47平方公里,流經陽朔縣的金寶、葡萄、白沙、陽朔、高田等5個鄉鎮、20多個村莊,人稱“小灕江”,不是灕江勝似灕江。尤其是從遇龍橋到工農橋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壩,景點百餘處,整個遇龍河景區,沒有任何所謂現代化建築,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跡,沒有任何一點都市喧囂,一切都是那麼原始、自然、古樸、純淨,實為桂林地區最大的純自然山水園地。如果把灕江比成“大家閨秀”,那麼遇龍河則是讓人怦然心動的“小家碧玉”。國內外專家一致確認,“遇龍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產。”

  陽朔西街

  陽朔西街又被戲稱洋人街。不到1公里的陽朔西街,由石板砌成,呈彎曲的S形。街上擺滿了各種旅遊紀念品。西街是外國人在中國最密集的一條街,每年來這裡居住休閒遊的外國人相當於這裡常住人口的三倍。西街是全中國最大的外語角,其涉外婚姻比例之高為全中國之最。為此,旅遊界專家、學者稱之為“中國旅遊業中的陽朔現象”,中國的“地球村”。這種現象引起中國人的關注,世界的關注。其充滿了異國情調的夜景更是風情萬種。

  灕江

  桂林灕江風景區以桂林市為中心,北起興安靈渠,南至陽朔,由灕江一水相連。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絕聞名中外,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遊覽區,千百年來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灕江風光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勝”之譽。從桂林至陽朔的83公里灕江河段,是灕江精華,還有“深潭、險灘、流泉、飛瀑”的佳景,是岩溶地形發育典型、豐富和集中地帶,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華,令人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之感。

  印象劉三姐

  印象劉三姐山水劇場坐落在陽朔城東灕江與田家河的交匯處,是全球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歷經5年零5個月、1 .654平方公里水域、12座著名山峰、67位中外著名藝術家參與創作、109次修改演出方案、600多名演職人員參加演出。這部作品於2004年3月20日正式公演;世界旅遊組織官員看過演出後如是評價:“這是全世界看不到的演出,從地球上任何地方買張機票來看再飛回去都值得”,議為世界旅遊組織目的地最佳-休閒度假推薦景區;2004年11月以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為核心專案的中國灕江山水劇場榮獲國家首批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兩江四湖

  兩江四湖新景區--桃花江山水畫廊遊覽線路的開通實現了乘船從象鼻山直達蘆笛巖,形成了桂林環城水系遊的新格局。兩江四湖二期桃花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是兩江四湖一期工程建設的延續和拓展,桃花江與四個內湖的連通,構成兩江四湖二環水系。

  桃花江又名陽江,“陽江秋月”是桂林八景之一。因舊時桃花江畔遍植桃花,映照一江綺麗,故得桃花江之名。桃花江江流平緩,清幽恬靜,沿岸山峰倒影如畫;河道九曲十八彎,一彎一景,景色十分迷人。有詩云:“秀麗桃花江,美人曳長裙” ,把桃花江比喻成拖著飄逸長裙的美女,搖曳多姿。桃花江山水畫廊兩岸生態環境極佳,呈現“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宛如桂林城的水上回廊。

  桂林美食甲天下

  桂林是一個不乏美食的城市,這裡的人們都自詡為吃貨。遍佈在大街小巷的美食,各種鮮香爽辣讓食客們大呼過癮。今天就請各位吃貨和看官們,緊隨著遊小編的腳步,將桂林的美食街掃個遍。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幹,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園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

  啤酒灕江魚

  啤酒灕江魚是陽朔的當地名菜。選用陽朔灕江裡鮮活的大鯉魚,先用桂北山區出產的生茶油烹炸,後放入桂林產的上等啤酒紅燜而成,具有獨特的香酥鮮嫩風味,讓你胃口大開。

  荷葉粉蒸肉

  荷葉粉蒸肉是傳統家常名菜。採用帶皮五花肉、綠豆粉、荷葉、桂林腐乳和各式佐料,將肉煮熟、上醬油炸,粘上綠豆粉,用荷葉包好,放入碟中上籠旺火蒸熟即成。特點是顏色綠黃、荷葉清香、鬆軟可口、肥而不膩,具有清熱解毒、降膽固醇功能。

  荷葉鴨

  荷葉鴨是傳統滋補名菜。用蓮藕塘裡生長的青青蓮葉,將肥嫩的鴨子包裹,以鮮嫩、粉香原料為餡心。做這道菜特別要掌握火候,才能調出獨特口味。因有新鮮荷葉,清香宜人,鴨肉滑嫩、餡料味美,具有養胃生津,固精補氣功能。

  桂林田螺

  桂林田螺生長在水稻田裡,特點是大個肉肥、味道鮮美。煮田螺一定要配以桂林特製的酸辣椒,再放入蔥、姜、三花酒等各種配料炒煮而成,吃時其味酸辣鮮美,特別開胃。煮時須將螺尾敲掉,便於煮時進味,亦便於吸食螺肉。

  十八釀

  桂林最負盛名的“十八釀”,即十八種釀菜。所謂“釀菜”,是當地一種特色吃法:把各種調料加入到肉餡裡,然後填入不同蔬菜或殼類做成的“外衣”中,或蒸,或燜,熟而成“釀”。具體有田螺釀、豆腐釀、柚皮釀、竹筍釀、香菌釀、蘑菇釀、南瓜花釀、蛋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釀、冬瓜釀、香芋釀、老蒜釀、蕃茄釀、豆芽釀、油豆腐釀、菜包釀。

  拔絲芋頭

  桂林靠近荔浦,盛產芋頭,口感香甜軟糯。因此拔絲芋頭也是這兒人氣頗高的一道菜,做法與別的拔絲菜系並無不同,菜上桌後,趁著糖漿還是軟的就要快點吃,夾一塊就有糖絲拔出來,只要放入涼水中,細絲就會斷了,好吃又好玩,芋頭味道甘香軟甜,糖衣香脆。

  古巷煥發的新魅力——桂林東西巷

  聽說,每一個有故事的城市,都必須要有一條有文化有內涵又時尚感爆棚的巷子,北京有南鑼鼓巷,成都有寬窄巷子,而我們桂林有東西巷。修葺一新的東西巷,具有濃郁的明清風格,仿古的建築讓人有一種時光穿越的錯覺。

  桂林小吃第一街——尚水美食街

  有“桂林小吃第一街”之稱的尚水美食街隱藏在桂林中心最繁華的正陽步行街內,不管白天黑夜,這裡熙熙攘攘的人群就說明了人們對這條小吃街的喜愛,尤其是年輕人。

  後起之秀——文化宮美食街

  文化美食街是七條美食街中的後起之秀,毗鄰尚水美食街,位於秀峰區依仁路38號工人文化宮內。以富城商廈為中心,周圍環繞著諸多的美食小館,“momo喜多西餐廳”可以跟閨蜜喝個下午茶、“爺茶”打包帶走一份白桃烏龍奶茶也不錯。極具港式風情的“老表記”鮮香辣十足的鴨腳煲吃的人大呼過癮。

  從街頭吃到巷尾——太平路美食街

  太平路是桂林市中心一條非傳統的“美食街”,這裡的美食比較分散,從街頭到巷尾,美食小店分散其中。陳先生的多拿滋、柳州螺螄粉、絕味鴨脖、古早味手工蛋糕、金三顧骨湯冒菜、黃燜雞米飯……總有一樣滿足你挑剔的胃。

  燈光夜市——西城步行美食街

  街道兩邊是仿古的建築,沿著花崗岩石路,除了琳琅滿目的旅遊物品門店外,服裝店,名牌鞋店也很多,更有本土的特色餐館,特色菜有:臘味蒸魚頭,燉菜,豬頸肉,馬蹄豬肚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