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適合一個人吃的美味食譜

  隨著氣溫的下降,我們已經漸漸感覺到了秋季的腳步,在這個氣候宜人的秋季,我們吃什麼養生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季適合一個人吃的食譜,希望對你有幫助。

  秋季適合一個人吃的食譜

  1、雙耳冬菇

  原料:水發銀耳、木耳、冬菇各100克,精瘦肉150克,雞湯適量,黃酒、香油、鹽、澱粉各少許。

  製法:將原料摘好洗淨放入鍋內,置火上,用雞湯或精瘦肉湯燉熟透時,適量加入鹽、黃酒、香油少許,再調入澱粉汁,待湯汁粘稠明亮時即可食用。

  食物功效:益氣、滋陰、止血。體弱消瘦、低熱者及出血病患者食用尤為適宜。

  2、八寶豬肚

  原料:豬肚1個、糯米150克、紅棗10枚、蓮子、粳米、芡實各15克,枸杞15克,火腿腸碎末15克,葡萄乾15克,食鹽、味精等調料適量。

  製法:豬肚洗淨,糯米淘洗乾淨,將糯米、紅棗、蓮子、粳米、芡實、枸杞、葡萄乾、火腿腸末、食鹽、味精等混合拌勻後灌入豬肚內,旺火蒸熟後食用。

  3、羅漢果煲豬肺

  原料:羅漢果1個、豬肺24克,調料品適量。

  製法:將成熟的羅漢果洗淨,切成薄片;豬肺切成小塊,擠出泡沫,洗淨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再放入羅漢果片同煮,煮後加入調料,即可食用。

  食物功效:潤肺止咳、清熱化痰,適用乾燥熱咳嗽。

  4、藥膳烏雞湯

  食材準備:烏雞半個、黃芪5克、當歸1克、黨蔘5克、無核紅棗10克、枸杞5克、幹桂圓肉10克、姜塊/料酒/鹽:適量。

  烏雞洗淨,用刀砍成塊。姜塊拍扁,黃芪、當歸、黨蔘、紅棗、桂圓乾洗淨。鍋入水,大火燒沸,放入姜塊和料酒,把烏雞焯水,撈起用涼水降溫,沖洗乾淨油汙,控幹水備用。後撇去浮沫,蓋上砂鍋的蓋子,轉小火燉2個小時。放枸杞再煮10分鐘,湯好後,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盛起食用。

  營養功效:此道湯氣血雙補,固腎調精。適用於月經病氣血不足、腎虛者,經期不準、經量少而色淡、神疲氣短、多夢失眠、頭昏腰痠、面色蒼白等。

  秋季養生的常見食物

  1、水果

  秋季氣候乾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乾燥不適。這時如果能吃一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

  這個季節帶有保健醫療性質的水果,要數梨和甘蔗了。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於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乾喉痛、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

  2、甘蔗

  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作為清涼的補劑,對於低血糖、大便乾結、小便不利、反胃嘔吐、虛熱咳嗽和高熱煩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勞累過度或飢餓頭暈的人,只要吃上兩節甘蔗就會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

  秋季養生原則

  「壹」養生原則:重在滋陰潤燥養肺,日常活動開始由開放漸漸收斂。概括為秋季養生八字訣:潤燥、養陰、順從、收斂。

  「貳」飲食方面:秋季宜多食平溫酸味食物,如西紅柿、草魚等;少食寒涼辛味食物,如綠豆、洋蔥等;適食滋陰潤燥食物,如秋梨、白蘿蔔、百合等。 應雜食多樣,確保營養平衡。

  「叄」起居方面: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也就是說要比夏季早點睡、晚點起,參考的最佳睡覺時間是22:30—6:00。

  根據氣溫遞增衣服,尤其是夜間睡覺時腰腹要蓋被子,以防受涼。早臥,是養陽到陰的潛入過程;早起,是養陽氣的繼續升發,從而宣展到極致而有利於反轉肅降。早臥早起,以順應秋氣的由宣轉降準備入藏。雞的氣性正是如此,每日早早地上窩,卻又早早的打鳴叫起。但人為萬物之靈,人只在秋季假學於雞,以順應道此時的特徵。

  「肆」運動方面: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勞動、運動與休息、靜養應該相結合,不可偏頗及過勞過逸。此時,運動鍛鍊場所應由外趨內,活動量由大趨小,晚上不宜劇烈運動,白天可適時秋遊,登高遠眺等。

  現在,統計步數已成為手機的基本功能,朋友圈熱榜上常有每天走三四萬步的大咖,甚至大家還較勁兒比賽起來,在此提醒大家:晚上運動宜放緩,否則就是違逆秋季收斂之氣。

  「伍」精神情志方面:秋季往往給人傷悲之感,要保持愉悅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狀態,心氣要平和,神氣要收斂,情志不宜外馳,防止過度悲憂傷肺。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要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尤其對氣鬱體質者,更應積極預防。

  「陸」常見病防治:“逆之則傷肺,冬為飱洩,奉藏者少”悖逆秋令特徵,肺氣的機能就會受到傷害,人體內正能量就得不到收藏,到了冬季就無法儲存內藏,就會得相應的疾病。

  再往回看,三伏天本來要趁著自然的熱力,把自己身體發透,溼寒都逼出來的,但很多人長期生活在低溫空調環境中,到了秋天,勢必要通過咳嗽等方式排出來,這個時候該尤其注意了。秋季多發病有流感、乙腦、瘧疾、肺病等,要堅持預防為主、早防早治的原則。

  最後送給大家葛洪在《抱朴子》中的一句話:“非長生難也,聞道難也;非聞道難也,行之難也;非行之難也,終之難也。”提醒您養生貴在聞道、貴在踐行、貴在堅持,祝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