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吃得健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步入了單純追求味覺享受的誤區,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或者愛吃什麼就吃什麼,這是一種典型的不健康的生活與飲食方式怎樣吃出健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怎樣吃出健康,歡迎閱讀。

  怎樣吃出健康

  首先,謹和五味。所謂“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就是指食物要搭配合理,其中,麻、麥、稷、稻、豆,五穀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是營養的主要來源;李、杏、棗、桃、慄,五果為輔,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犬、羊、牛、雞、豬,五肉作為補益,提供熱量;韭、葵、蔥、薤、藿,五菜為充,補充纖維素和微量元素。另外,食物的搭配還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其次,食不偏嗜。“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素問〃生氣通天論》***也就是說,五味太過,容易傷及五臟。其中,過酸,脾氣乃絕;過鹹,則心氣抑;過甘,腎氣不平;過苦,則脾氣溼滯;過辛,筋脈衰敗。張焱指出,日常的很多疾病都來源於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習慣,這也是很多家族病引起的原因之一。

  再者,食不過量。“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傷胃會引起納呆、胃脘痛、噁心、嘔吐、吞酸等;傷腸則容易出現為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另有,食之所宜。首先,時節相宜。《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指出:“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適宜同法。”如綠豆寒涼,不宜冬季食用;夏季則不宜食用荔枝、羊肉、櫻桃等。其次,寒熱適宜。“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靈樞〃師傳》***其中,食溫的選擇應在40℃—60℃之間為佳。

  最後,食無所犯。五味亦有所禁忌,如辛走氣,則氣病不應多食辛辣;鹹走血,則血病不宜多食鹹;苦走骨,則骨病不宜多食苦;甘走肉,則肉病不宜多食甘甜之物;酸走筋,則筋病不宜多食酸***《素問〃宣明五氣》***。此外,食不欲雜。孫思邈的“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傷,或當時雖無災苦,積久為人作患”說的就是飲食雜亂,終將引起病患。“夏至以後,迄至秋分,須慎肥膩、餅臛、酥油之屬,此物與酒漿瓜果理極相妨。夫在身所以多疾病者,皆由春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說的也是不顧時令,胡亂雜食會多引病痛。

  因而,要想吃的健康,須食飲有節制。張焱表示,中醫講究調理、預防,也就是養生之道,人們應正確認識《黃帝內經》,多加了解,這樣便能給自己或身邊的人在日常飲食、養生上提供一些正確的建議,多瞭解些醫學常識也能為日常尋醫問藥提供一些幫助。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是越來越高!尤其是近年來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風....與日俱增,使得人們對健康不敢掉以輕心!這些疾病的普遍性都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膳食搭配所導致的!我們日常攝取的食物可大致分為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從營養的角度看,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的合理搭配是身體健康的保障。那麼,什麼是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呢? 大部分人對食物酸鹼性的認識十分模糊,認為吃起來酸酸的檸檬就是酸性的。其實,食物的酸鹼性不是用簡單的味覺來判定的。所謂食物的酸鹼性,是指食物中的無機鹽屬於酸性還是屬於鹼性。食物的酸鹼性取決於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鉀、鈉、鈣、鎂、鐵進入人體之後呈現的是鹼性反應;磷、氯、硫進入人體之後則呈現酸性。

  每天攝入食物的酸鹼比例應該為2∶8。正常情況下人的血液PH為7.35~7.45之間,高於此數值表明體液呈鹼性,低於此表明體液呈酸性。

  食物酸性一覽表 :

  要避免或減少以下酸性食物的攝取:一、澱粉類;二、動物性食物;三、甜食;四、精製加工食品***如白麵包等***;五、油炸食物或奶油類;六、豆類***如花生等***

  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甜點、白糖、金槍魚、比目魚。

  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

  弱酸性食品:白米、花生、啤酒、海苔、章魚、巧克力、空心粉、蔥。

  食物鹼性一覽表 :

  鹼性食物主要分為:一、蔬菜、水果類;二、海藻類;三、堅果類;四、發過芽的穀類、豆類。

  強鹼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柑橘類、柿子、黃瓜、胡蘿蔔。

  中鹼性食品:大豆、蕃茄、 香蕉、草莓、蛋白、梅乾、檸檬、菠菜等。

  弱鹼性食品:紅豆、蘋果、甘藍菜、豆腐、捲心菜、油菜、梨、馬鈴薯。

  鹼性食品推薦 :

  1.蘋果。水果是食物中最容易消化的,也是最好的體內清潔劑。在水果中,蘋果被稱為最佳的鹼性食物,它可以改善酸性體質以維持人體的酸鹼平衡,吃蘋果可以迅速中和體內過多的酸性物質,從而增強體力和抗病能力。除了中和酸鹼平衡,研究分析還表明:常吃蘋果有利於減肥,這是因為蘋果會增加飽腹感,飯前吃能減少進食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2.蔬菜類:幾乎所有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都屬於鹼性食物。它們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能夠為身體增加養分。蔬菜中的大量纖維素還能夠使人體的消化功能得到改善,保持腸胃的健康。所以,非常適合用它們來中和體內大量的酸性食物如肉類、澱粉類,幫助食物及時消化和排洩。

  弱鹼性食物有益於長壽

  根據調查發現,高加索地區的許多聞名於世的長壽村中,不少人能活到130歲至140歲,那裡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食物或補藥供人享用,惟一不同的就是他們的飲水呈微鹼性,pH值為7.2-7.4,與人的血液pH值幾乎相同。正是這微鹼性的水,使這些長壽者的血管保持著柔軟和不硬化,使他們的血壓偏低,脈搏正常,科學家由此認定:弱鹼性食物有益於長壽。

  朋友們,還等什麼?快行動吧!從今天做起!從自我做起!改掉以前生活中的不良嗜好,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把滯留在體內的有害物質統統趕走!吃出健康!吃出快樂吧!

  吃得營養,吃出健康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衣食無憂”的人們對於食品安全與營養也越來越重視。但在生活中還有很多人,尤其是中小學生在這方面做的不夠好。為了我們的身心健康,為了我們能茁壯成長,我在此談談自己對“食品安全與營養”問題的見解。 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很多家庭把雞、鴨、魚、肉……等葷菜當成主食。雖然說葷菜能夠給我們補充蛋白質、脂肪等人類所需求的物質,但是光吃葷菜是不行的,君不見,現實生活中的“大肥頭”和“小胖墩”越來越多了。蘿蔔白菜等素菜雖價廉但物美,它含有維生素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對我們身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不僅要吃葷菜,還應該多吃素菜。只有葷素搭配著吃,才能有益我們的健康。我們小學生,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更不能挑食。葷素搭配,更利健康。再就是我們在吃飯時,不能見到可口的飯菜就“大開吃戒”,暴食暴飲,這樣做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害的。

  不僅僅是營養均衡問題,中小學生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很嚴峻。現在的學校周圍,小攤點上垃圾食品、“三無”食品比比皆是。我們說的垃圾食品指的是方便麵、火腿腸等高熱量、低營養的食品;“三無”食品是指無產品名稱、無廠名廠址、無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食品。中小學生食品安全意識薄弱,自我約束能力太差,把垃圾食品、“三無”食品當零食已是司空見慣的現象。每天放學,學生們都蜂擁而上,爭先恐後地買那些垃圾食品、“三無”食品。這些食品不但缺少營養,而且含有激素,不符合衛生標準,食用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美國曾經有人做過一次實驗,連續30天只吃麥當勞的食物,只喝麥當勞的飲料,結果原本健康的他,體重急劇下降,肝、腎等器官也受到損傷。這個實驗進一步說明了吃垃圾食品的危害性。在此,我勸告大家不要三天兩頭地去麥當勞、肯德基快餐店裡大飽口福,吃那些高熱量、低營養的食品,更不要吃其他垃圾食品、“三無”食品。

  請大家一定要記住均衡營養,不吃垃圾食品、“三無”食品。為了我們的健康,我要再次呼籲:大家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懂得科學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得營養,吃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