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手腳冰涼是怎麼回事

  冬天把寶寶裹得厚厚的,寶寶的手腳還是冰冷。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是不是寶寶的衣服還沒有穿夠?

  小兒四肢含血量少於內臟,四肢的供血不足,較成年人容易發涼。此外,小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植物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

  ?主要是因為寶寶***特別是嬰幼兒***四肢血量少於內臟,由於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較成年人容易發涼。此外,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自主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不少家長不瞭解這種情況,一發現寶寶四肢發涼,就誤以為寶寶受寒怕冷,馬上將寶寶緊緊包裹起來,結果使得寶寶的體溫得不到及時散發而越升越高,甚至發生高燒、抽搐。

  手腳冰涼的孩子體質較弱,陽氣虛,只要一不小心著涼就會生病。陽氣虛引起手腳冰涼的孩子抵抗力較差,很容易反覆生病。特別在冬季,容易寒邪入體,導致孩子患上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還有可能患上感染性、免疫性疾病等。

  進入冬季,手腳冰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自律神經的功能調節不順暢、血管變細引起的。加上腳趾、膝蓋、肩膀、手指等都是運動較多的關節部位,脂肪少,熱度容易散失,血管也較少,更容易感到發冷,手腳冰涼,怎麼捂都捂不暖。低血糖或低血壓等情況都易產生手腳冰涼。

  不過,專家指出,除非是系統性疾病引起的手腳涼,否則不能算是疾病。如果家中的寶寶在冬季手腳冰涼,家長們在日常生活和飲食中注意調節,即可改善這種狀況。

  手腳涼多是由於末梢迴圈差所致,常見於體虛或貧血的寶寶。因而冬季除了做好保暖外,還需要從飲食上調節,經常吃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如蛋黃、瘦肉、牛羊肉、魚、動物肝臟、動物血製品、大豆、菠菜、韭菜、黑木耳、香菇等等,同時注意葷素搭配可以增加鐵的吸收。6個月-3歲的寶寶是缺鐵性貧血的高發階段,因此要注意定期體檢,如果確診貧血,要及時服用適合寶寶補鐵用的體恆健牌鐵之緣片,更好的促進鐵質吸收,保證寶寶體內的鐵微量元素需求,以免延誤病情。

  除了鐵元素外,還需要注意寶寶攝入足夠的維生素A,因為最新的研究表明,維生素A缺乏與貧血密切相關;此外,要讓孩子多吃促進血液迴圈的食物,如芝麻、菠菜、花生、豆腐、新鮮魚類、大蒜、青蔥、辣椒、咖哩。要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北方冬季寒冷,可酌補溫熱的食品,如牛、羊、狗肉等。在煲湯或燉肉時可加入黃芪,既不影響味道,又可補氣固表。

  在生活習慣上,可以讓寶寶常喝水,增加活動量,常用熱水泡腳,這些都可以促進四肢血液迴圈。同時,儘量讓孩子適當參加冬季鍛鍊,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和適應能力,不要把孩子包得太暖了。

  遇到孩子手足發涼時,家長可用體溫表測量孩子的體溫。假如小兒手足冰冷,而腋下、額部、口腔等部位灼熱,應及時採取退熱降溫措施,併到醫院找出發熱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