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治療好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怎麼樣治療的效果比較好呢?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學和病理學至今還不清楚,治療的目的應是長期鎮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叉神經痛簡介

  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腦神經疾病,以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痛為主要表現,國內統計的發病率52.2/10萬,女略多於男,發病率可隨年齡而增長。三叉神經痛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右側多於左側。

  該病的特點是:在頭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內,發病驟發,驟停、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頑固性、難以忍受的劇烈性疼痛。說話、洗臉、刷牙或微風拂面,甚至走路時都會導致陣發性時的劇烈疼痛。疼痛歷時數秒或數分鐘,疼痛呈週期性發作,發作間歇期同正常人一樣。

  三叉神經痛臨床表現

  1、疼痛部位:右側多於左側,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頜的某一點開始擴散到三叉神經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發病最為常見,第一支者少見。其疼痛範圍絕對不超越面部中線,亦不超過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偶爾有雙側三叉神經痛者,佔3%%uFF1B

  2、疼痛性質:如倒割、針刺、撕裂、燒灼或電擊樣劇烈難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3、疼痛的規律:三叉神經痛的發作常無預兆,而疼痛發作一般有規律。每次疼痛發作時間由僅持續數秒到1~2分鐘驟然停止。初期起病時發作次數較少,間歇期亦長,數分鐘、數小時不等,隨病情發展,發作逐漸頻繁,間歇期逐漸縮短,疼痛亦逐漸加重而劇烈。夜晚疼痛發作減少。間歇期無任何不適。

  4、誘發因素:說話、吃飯、洗臉、剃鬚、刷牙以及風吹等均可誘發疼痛發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動謹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臉、刷牙、進食,說話也小心,惟恐引起發作。

  

  一、藥物治療

  特發性三叉神經痛首選藥物治療,抗癲癇藥治療有效。

  ***1***抗癲癇藥物

  ①卡馬西平。常為首選,起始劑量為0.1g,口服,3次/d;常用劑量0.6g/d,最大劑量為1.0g,/d;疼痛停止後逐漸減量,採用最小有效維持0.6—0.8g/d,有效率約70%,孕婦忌用;不良反應有頭暈、嗜睡、口乾、噁心、消化不良、行走不穩等,但多於數日後消失;偶出現皮疹、白細胞減少,需停藥;曾有發生共濟失調、複視、再生障礙性貧血、肝功能障礙等報道,需立即停藥。②苯妥英鈉。0.1g口服,3次/d,如無效可每日增加0.05g,數日後加至0.6g/d;卡馬西平或苯妥英鈉單藥治療無效者兩藥合用可能有效。③***。6—8mg/d口服,40%~50%的病例能完全控制,25%明顯緩解;不良反應有嗜睡和步態不穩,老年患者偶見短暫性精神錯亂,停藥後消失;卡馬西平或苯妥英鈉無效時可試用。

  ***2***巴氯芬

  起始劑量5mg,口服,3次/d,常用劑量30~40mg/d,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和嗜睡等,約30%的病例不能耐受不良反應。

  ***3***維生素B12

  國外文獻報道大劑量維生素B12可能緩解疼痛,機制不清。劑量為1000~2000μg,肌內注射,每週2—3次,連用4—8周為一療程。通常無不良反應,偶有一過性頭暈,全身瘙癢和複視等。

  ***4***匹莫齊特

  文獻報告匹莫齊特治療頑固性三叉神經痛療效優於卡馬西平。劑量為第1—4天,4mg/d,第5~9天,6mg/d,第10~14天,8mg/d,第14天以後,12mg/d,均分為2次服。約83.3%的病例可出現手顫、記憶力減退、睡眠中肢體抖動等不良反應。多見於用藥後4~6周,通常不需終止治療。

  ***5***封閉療法

  服藥無效者用無水酒精、甘油封閉三叉神經分支或半月神經節,以甘油為首選,使之發生變性,不良反應為注射區面部感覺缺失,但可獲得止痛效果。可採取:①周圍支封閉,在眶下、眶上、上頜、下頜神經分支處區域性麻醉,注入無水酒精0.3~0.5ml,療效期短***一般1一6個月***,除眶上神經封閉現已少用;②半月神經節封閉,注射藥物破壞節內感覺神經細胞,療效較持久,但注射技術較難,CT監視下注射可提高成功率。

  二、其他

  1.維生素B12每日500~1 000μg,肌肉注射;或加入麻藥內做神經幹封閉。

  2.七葉蓮

  為術通科術瓜屬。針劑***2 ml,5g***每日2次肌肉注射,每次2~4 ml;片劑***4 g***每日2次口服。每次3片。

  3.山莨菪鹼***654—2***類似阿托品,可解除血管痙攣,並有鎮痛作用。對三叉神經痛有一定療效。針劑***5~10 mg***每日1次肌肉注射;片劑***5~10 mg***,每日3次,每次5~10mg口服。

  三、封閉治療

  採用無水乙醇或無水甘油注射於受累神經的周圍分支、顱底主幹或三叉神經節,只要能使痛區,尤其是“扳機點”附近麻木,即可達到止痛的目的。為使穿刺準確,且不致損傷重要結構而產生嚴重併發症,穿刺部位的選擇應具有明顯骨性解剖標誌,神經部位比較固定,如三叉神經分支通過骨孔出***處***如眶上孔、眶下孔、後上牙槽孔、翼顎窩、頦孔、下頜孔、卵圓孔等處***。

  封閉治療的指徵為:①經服藥治療無效或服藥治療有明顯反應者。②頭部CT、MRI檢查未發現顱底病變者。③即使發現顱底病變,但患者拒絕手術治療者。④患者身體情況差,不適宜接受手術治療者。⑤術前封閉或診斷性封閉。

  1.經皮周圍支注射法:可用無水乙醇、無水甘油、普魯卡因做下頜神經、眶下神經、眶上神經及頦神經出骨孔處封閉注射。此法療效持續時間較短。

  2.三叉神經節封閉術:將無水乙醇、無水甘油注射到三叉神經節處,以破壞節內感覺神經細胞,可以達到相對較持久的止痛療效。一般為2~3年。注射無水乙醇量為0.3~0.5ml,無水甘油量為0.4~0.6ml。給藥前可以先用少許普魯卡因注入,以檢查穿刺部位是否準確,並可減輕注入無水乙醇或無水甘油所致劇烈疼痛。穿刺方法有:①側入法:病人側臥,注射側向上。在下頜切跡最低點處穿刺,針尖在冠狀面上與面頰成110°~115。角,在水平面上與面頰成直角,深4~5cm處可達卵圓孔,此時患者感下頜神經分佈區劇痛,注入少量普魯卡因後繼續進針0.5~1.0cm,即達Meckel腔。②前入法;病人仰臥或坐位,雙眼平視前方。在離口角3cm相當於第二上瞻牙平面處進針,穿刺方向正面看對準同側瞳孔之中點;側面看對準顴弓中點前方lcm處。進針5~6cm可達顱底。進入卵圓孔時病人感下頜區劇痛,注入少量普魯卡因後繼續進針0.5~1.0cm,即達Meckel腔。為使穿刺準確,可在x線或熒屏監視下操作,為確保針尖在Meckel腔內,還可以做Meckel腔碘劑造影,證實穿刺正確後再注入無水乙醇或無水甘油。注藥後患者應保持坐位數小時,以保證藥物作用於三叉神經節。術後給於口服抗菌藥物以預防感染。病人在休息後即可回家觀察,不必住院。其不良後果有角膜感覺缺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