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人有什麼日常護理措施

  肝炎是肝病中最常見的一個型別。那麼肝炎病人有哪些日常護理措施呢?不如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肝炎病人的相關日常護理措施吧!

  肝炎病人的日常護理措施

  1、適量鍛鍊

  肝炎病人出院時,一般僅是臨床全愈***症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肝臟病變並非完全消失,急性肝炎一般在病後6個月才能完全康復。出院後,可先做些輕微活動,然後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再逐漸增加運動量。但以不疲勞為原則,要保證充分的休息,半年內要節制性生活,女性還應避免懷孕,肝炎病人痊癒後,可以恢復正常工作。

  2、規律服藥

  病情可以控制的慢性肝炎出院後,一般為鞏固療效和防止病情反覆。醫生會讓病人出院帶些長期服用或應急的藥物,按照醫生的醫囑規律服藥,考慮到肝臟的負擔,一般藥物品種不宜過多。用藥具體問題,應根據病史、體徵,以及現用藥的情況加以選擇,切不可擅自濫用藥物,以防肝臟損害。

  3、飲食合理、營養豐富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肝炎患者出院後根據自己的病情,合理的飲食,要低脂肪、低糖、高營養、高維生素飲食,注重一日三餐的合理搭配,軟硬適宜、清淡飲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肝細胞的恢復和再生,且有利於病情的及早康復。

  4、勞逸結合、暢情致

  肝炎患者出院後,會有一定的心理負擔,肝主情致,肝炎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個人的免疫狀態,而免疫狀態又與個人情緒密切相關。過重心理負擔,情致不暢只會影響預後,對病情毫無益處。所以,對於乙肝患者來說,樂觀地面對現實,以一顆平常的心態面對疾病。

  5、定期複查

  肝炎患者出院後要定期複查,檢測病情,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一般說來,乙肝患者要定期複查的專案有:肝功能、乙肝HBV-DNA、肝臟B超、AFP、肝纖維化指標等。

  肝炎患者的飲食講究

  1.熱能適量

  過去用高熱能飲食,認為可改善患者臨床症狀,現證明效果適得其反,許多患者由此而發生脂肪肝、糖尿病等併發症。高熱能可增加肝臟負擔,加重消化機能障礙,影響肝功能恢復,延長病程。如能量過低會增加體內蛋白質耗損,不利於肝細胞修復與再生,故肝炎病人熱能供給需要與其體重、病情及活動情況相適應,儘可能保持熱能收支平衡,維持理想體重。如無發熱等合併症,成人應供給8.37MJ***2400kcal***/天左右即可,有發熱等可增加至10.04MJ,肥胖者應適當限制熱能,控制飲食。

  2.供給優質蛋白

  肝炎時肝內蛋白分解加強,重症肝炎常有蛋白代謝紊亂,酶活性異常、機休免疫功能降低、凝血系統功能障礙等生理生化代謝紊亂。若飲食中蛋白質供給不足,可引起血漿蛋白下降。供給足量優質蛋白可提高酶活力,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增加肝糖原貯存,改善肝細胞脂肪變性,有利於肝細胞修復和肝功能恢復。每天按1.5~2g/kg,佔總熱能15%左右。由於飲食中蛋白質增加引起產氨增多,使血氨增高,故應供給產氨低的蛋白質食物為宜。食物中奶類產氨最少,蛋類次之,肉類較多。大豆蛋白質中含支鏈氨基酸較多,與動物蛋白混用,更能發揮其互補作用和減少氨的來源。如有其他合併症,蛋白質供給量需作相應調整。

  3.適量供給脂肪

  飲食中的脂肪不應過分限制,以免影響機體熱能供給和降低食慾。但對油膩的食物應當避免,特別是黃疽尚未消退者。肝炎患者膽汁合成和分泌減少,脂肪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因此,脂肪供給過多時會出現脂肪瀉,而供給量太少會影響患者的食慾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脂肪60g/天左右,或佔總熱能20%;烹呼叫植物油為宜。

  4.適量碳水化物

  碳水化對蛋白質有保護作用,並促進肝臟對氨基酸的利用。但過多碳水化物攝入超過機體需要時,會轉化為脂肪貯存在體內,引起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併發症,對機體恢復不利。供給量應占總熱能60%~65%,全天約350g主食,並應給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食用過多的果糖和甜點心,可影響胃腸消化道酶的分泌,降低食慾;糖發酵產氣又可加重胃腸的脹氣。

  5.足量維生素

  維生素與肝臟病有密切關係,多種維生毒貯存於肝臟內,且直接參與肝內生理生化代謝。嚴重肝病時,維生素吸收障礙,可引起雛生素C、Bl、B2、K、E、A等缺乏。增加維生素的供給量,有利於肝細胞的修復,增強解毒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維生素C、E和K聯合使用治療肝炎,可改善肝炎患者的症狀和促進肝功能好轉。選用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綠葉蔬菜、番茄、胡蘿蔔、豆類、動物肝臟、乳類、水果等食物。一般病人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軟飯,恢復期可用普通食譜。食物供給要做到量少、質精,以減輕肝臟負擔,並儘可能地照顧患者口味和飲食習慣。肝臟病患者應忌酒和含酒精飲料,忌辛辣及強烈刺激調味品,產氣、油煎油炸食物等應少食。病毒性肝炎低脂飲食參考食譜見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