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血壓高吃什麼藥好

  血糖高血壓高吃什麼好?我們都知道糖尿病高血壓的危害大,要想病情好轉需要靠藥物來降壓降糖。糖尿病高血壓吃什麼藥好?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通過飲食加藥物的方法來控制病情。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血糖高血壓高可以吃的食物和藥物。

  血糖高血壓高吃什麼好

  1、梨

  性寒,味甘,微酸,屬涼性水果。具有生津、潤肺、清熱、涼心、消痰、降火、止熱咳、解毒等作用。

  2、桃子

  桃子性溫,味甘、酸。桃子因含豐富的葡萄糖和果糖,甘甜多汁,具有生津、潤腸、活血、消積、益氣血、潤膚色、養陰斂汗等功效。可治糖尿病和高血壓。

  3、柚

  性寒,味甘、酸。具有下氣消痰、健胃消食、水腫止痛、利咽消炎等功效。據實驗證明:柚子有抗炎作用,其成份是柚皮甙,對病毒感染還有抑制作用。同時,有人認為柚子新鮮果汁中,含有胰島素樣成分,能降低血糖,保護心血管的作用,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肥胖患者宜常食可以有效的解決糖尿病高血壓病人吃什麼水果。

  4、香蕉:

  含澱粉、果膠、維生素A、B、C、E、P和多種礦物質,尤其含鉀豐富。高血壓病患者大多數伴有尿鈉增加和尿鉀減少,尿鈉與尿鉀均增高的人,往往血壓不高,提示鉀有拮抗鈉的增壓作用。香蕉所含維生素P有利於增強血管壁的彈性。防治高血壓病引起的腦出血和中風,可多食香蕉,也可用香蕉皮30~60克,水煎服。有條件的地方可取適量香蕉花煎水服,療效較佳。

  糖尿病高血壓吃什麼藥好

  對糖尿病患者合併高血壓強調早期開始藥物治療,對輕度高血壓患者非藥物治療觀察1~2月,舒張壓仍在90mmHg以上和中重度高血壓患者需開始藥物治療。

  理想的降血壓藥物應在有效降壓的基礎上,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對代謝如血糖、血脂、血胰島素和尿酸等無不良影響,不良反應最少,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率和病死率,保護靶器官或逆轉靶器官損害如左心室肥厚和腎功能不全等,應在24h內有持續穩定的降壓作用,長效優於短效,最好每天1次或隔天1次,以增加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價格適宜。

  目前降血壓藥物種類繁多,被公認為一線降血壓的藥物主要包括以下6大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Ⅱ***AT1***受體阻滯劑。最近WHO-JNC建議對糖尿病患者血壓≥140/90mmHg者應早期採取藥物治療。

  在藥物降血壓治療時,首先最重要的是選擇合理藥物組合使血壓達標,其次才是考慮降壓以外的有益作用,若血壓未達標而強調降壓以外的作用,則本末倒置。

  1、利尿劑

  噻嗪類利尿劑,如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卞氟噻嗪和環戊噻嗪等一直被臨床用作治療高血壓的一線藥物,其降血壓作用肯定,很少有臨床不能耐受的不良反應。

  既往一些大規模的臨床研究顯示,隨著血壓的控制,腦血管意外和心衰的發病率顯著降低,但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卻無明顯下降,多數學者認為這可能與較大劑量應用利尿劑部分相關,利尿劑誘致的代謝紊亂如升高血糖、血脂異常、尿酸升高和降低血鉀等不良反應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降血壓的有益作用。

  臨床研究報告長期大劑量使用噻嗪類利尿劑可降低糖耐量,甚至誘發糖尿病和痛風發作,尤其在事先已存在糖耐量受損或2型糖尿病時或痛風的易感人群中。對接受飲食和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噻嗪類利尿劑可能惡化糖代謝,其機制主要與其所致的低血鉀有關,低血鉀可抑制胰島素分泌,升高血糖,仔細監測血鉀或適當補鉀可能防治其對糖代謝的不利影響;另外,利尿劑尚可能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噻嗪類利尿劑對糖代謝的影響除與患者本身的糖代謝狀況有關外,還主要與所用劑量和療程明顯有關,劑量越大,療程越長,對糖代謝的影響越大。

  此外,利尿劑還可能使男性糖尿病患者陽痿的發生率增加。近來有報告在非糖尿病患者中,長期小劑量以利尿劑作為一線降血壓藥物,與對照組相比,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的發生率,且對代謝無明顯不良影響。鑑於其降壓療效好,價格便宜,易推廣使用,至今WHO仍將其列為一線降血壓藥物之一。然而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利尿劑不應作為糖尿病伴高血壓治療的一線藥物。

  由於糖尿病伴高血壓患者體內常有水鈉滯留,尤其併發糖尿病腎病時,利尿劑可小劑量***如氫氯噻嗪6.25~12.5 mg/d***與其他降血壓藥物如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藥和鈣離子阻滯劑聯合應用,以增強其他降血壓藥物的降壓效果,特別是噻嗪類利尿劑與ACEI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藥聯合應用,可明顯增強降壓效果,亦有助於減少各自的不良反應***如ACEI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藥的保鉀作用可抵消噻嗪類利尿劑所致的低血鉀***。

  吲噠帕胺***壽比山indapamide,又名natrilix,鈉催離***是非噻嗪類利尿劑,具有利鈉和鈣拮抗作用,近年不少研究報告其單用或聯合應用均具有良好的降壓作用,與非利尿性抗高血壓藥物聯合,均使其降血壓作用明顯增強,尤其與ACEI有很強的協同作用,未發現其對糖脂代謝有不良影響,並能持續逆轉左室肥厚和降低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因此可作為首選利尿劑,一般1.5~2.5mg,1次/d。

  2、β受體阻滯劑

  自20世紀60年代起β受體阻滯劑一直被廣泛用於治療高血壓,根據其藥理特性不同可分為心臟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洛克、美哚心安及阿替洛爾等***和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吲哚洛爾和噻嗎洛爾等***。

  臨床研究證實β受體阻滯劑有誘發糖尿病和惡化糖尿病的潛在危險,因此對伴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損的患者,應慎用。與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相比,心臟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對糖代謝影響較少。β受體阻滯劑干擾糖代謝的機制尚不清楚,主要可能通過以下2個方面:

  ①已知β2腎上腺素能受體活化可刺激胰島素釋放,該受體的阻滯可降低胰島素的釋放,升高血糖;

  ②β2受體的阻滯,骨骼肌血流量下降,胰島素介導的骨骼肌葡萄糖攝取明顯減少,胰島素敏感性降低。

  此外,β受體阻滯劑尚可降低患者對低血糖的反應及延遲低血糖的恢復,可致嚴重的低血糖。糖尿病與冠心病***包括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並存時,有時需用,應首選心臟選擇性的β1受體阻滯劑為宜,β受體阻滯劑長期應用可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梗死率。如糖尿病合併周圍血管疾病、心功能不全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及雷諾氏症等疾病的患者,則不宜選擇β受體阻滯劑,尤其是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