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是什麼

  秋分在每年公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為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秋分時節的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秋分時節簡介

  秋分***autumnal equinox***,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3或24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2015年9月23日16時21分正式迎來“秋分”節氣,意味正式進入秋季。

  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

  秋分“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日夜時間均等,並由日長夜短逐步日短夜長。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二是,氣候由熱轉涼。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在每年公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為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秋分的含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分”示晝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樣,此日陽光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此後,陽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漸趨晝短夜長,氣溫降低,在全國具有普遍意義。秋分,“分”即為“半”。秋分時,全球晝夜等長。

  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秋分的特點秋分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特殊的。秋分的氣候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

  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國的華北地區有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諺語中明確規定了該地區播種冬小麥的時間;而“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江南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此外,勞動人民對秋分節氣的禁忌也總結成諺語,如“秋分只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

  地理學上的秋分: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依次類推從冬至開始白天越來越長,但是從春分開始白天比晚上長,從夏至那天開始白天越來越短,但是從秋分開始才白天比晚上短。

  原因:冬至是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這天白天最短,然後直射點北移,白天越來越長。在春分之後,太陽直射點移到北半球,然後白天就比晚上長了。

  秋分時節氣候特點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按農曆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

  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秋分這天,太陽位於黃經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這時,南方地區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

  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南方地區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溼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要搶晴收晒,理墒防漬,抓好"三秋"生產的質量和進度。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

  1、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

  2、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3、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

  秋分時節日期計算

  計算公式:[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3.042,20世紀=23.822。

  舉例說明:2088年秋分日期=[88×0.2422+23.042]-[88/4]=44-22=22,9月22日是秋分。

  例外:1942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秋季,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因此有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至寒露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灌漿和產量形成的最後關鍵時期,因此要加強對農作物收穫前的田間管理工作。

  秋分時節主要農事

  一是制訂秋播規劃,做好秋播種子餘缺調劑和串換工作。三麥、蠶豆播前做好種子精選和處理,並做好發芽試驗。油菜精做苗床,9月底前搶播育苗,已播油菜加強苗床管理。

  二是茼蒿、菠菜、大蒜、秋馬鈴薯、洋蔥、青菜、蒲芹、黃芽菜等播種定植。在田蔬菜加強田間管理,以延長採收供應期。採收菱角、荷藕和茭白。

  三是家畜秋季配種,繼續加工貯藏青粗飼料。家禽秋孵。開展畜禽秋季防疫。加強成魚飼養管理,防治魚病,增投精料,促進成魚快長,分期捕撈上市。

  四是中稻要加強後期水漿管理,採用乾溼相間的灌溉技術,收穫前斷水不宜過早,以收穫前5-6天斷水為宜。這樣能提高根系活力,養根保葉,防止青枯逼熟和早衰癟谷。

  五是適時分期採摘新棉,堅持“四分四快”,就是分收、分晒、分藏、分售和快收、快晒、快揀、快售,以提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