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理健康的標準及心理問題

  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在生活中要怎麼理解老人的心理呢?老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怎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老人心理健康的標準,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人心理健康的標準

  1、感知覺尚好。稍有衰者,可通過戴眼鏡、助聽器等方法彌補,判斷事物不常發生錯覺。

  2、記憶良好。能輕鬆地記住一讀而過的七位數字可說明記憶良好。

  3、邏輯思維健全。說話不顛三倒四,回答問題條理清晰。

  4、想象力豐富。不拘泥於現有的框框,做的夢常新奇有趣。

  5、情感反映適度。積極的情緒多於消極的情緒。對事物能泰然處之。

  6、意志堅強。辦事有始有終,能經得起悲傷和挫折。

  7、態度和藹可親。能知足常樂、制怒。

  8、人際關係良好,樂意助人也受他人歡迎。

  9、保持學習的興趣。能堅持某一方面不倦地學習。

  10、有正當的業餘愛好。如養魚、下棋、種花等喜好。

  老人心理常見的問題

  1、心理孤獨--造成老年人孤獨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離開了工作崗位和長期相處的同事,終日無所事事,孤寂淒涼之情油然而生。兒女分開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動。喪偶或離婚,老來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獨。因為孤獨使老人處於孤獨無援的境地,很容易產生一種“被遺棄感”‘,繼而使老人對自身存在的價值表示懷疑、抑鬱、絕望。

  2、心理空虛--這種問題多見於退休不久或對退休缺乏足夠思想準備的老人。

  3、情緒變化--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後一段,也是人生的“喪失期”,例如“喪失”工作、喪失權力和地位、喪失金錢、喪失親人、喪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趨於低沉,這與他們的歷史經歷和現實境遇是分不開的。

  老人心理問題的預防

  1、保持與外界環境的接觸

  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這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悅心情,又可以及時的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準備工作,認識到退休是將工作崗位讓給青壯年,有利於提高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從而有利於社會發展,避免“養老金死亡”。退休後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發揮餘熱。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使生活豐富多彩。

  2、生活規律、適度腦體勞動

  讓老年人學會安排規律的生活與合理的作息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體質狀況有選擇性、有規律地進行運動。

  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極拳等體力運動,下棋、打牌等腦力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延緩大腦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緩記憶力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的減退,思維能力和精力等高階心理功能的減退。

  3、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礎

  老年人常會感到孤獨,希望得到家人的關心、愛護和照顧,因此子女應經常與老人溝通,遇事與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應有的尊重,喪偶的老人獨自生活,會感到寂寞,因此子女應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援老年人的求偶行為,滿足老年人的願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