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問題有哪些

  兒童是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家長要做好兒童心理保健工作,才能避免不健康心理的出現。那麼,兒童不健康的心理表現有哪些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1.焦慮

  焦慮是指一種情緒,成人會有焦慮情緒,孩子也一樣會存在焦慮情緒。焦慮是一種不安全感的表現,當孩子的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時,就會很容易出現焦慮情緒。這些焦慮情緒可以表現為膽小、缺乏自信、敏感、哭鬧等。

  分析:家長要學會對孩子安全感,多鼓勵與表揚孩子,平時多與孩子交流,給予擁抱!

  2.人際

  很多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不喜歡與別的孩子玩,而是自己一個人玩耍,或者說與同伴玩時,也不會分享與合作,這些就是孩子所產生的人際問題。

  微心理分析:兒童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指他們與父母、教師以及同伴之間的關係,從這些人際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健康的孩子樂於與人交往,善於和同伴合作與共享,理解與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別人理解和接受。所以要善於去引導孩子與別人交往,要鼓勵孩子學會分享,學會尊重!

  3.攻擊

  很多孩子會出現一些攻擊行為,這些攻擊行為的物件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同伴,或者是一些動物與玩具。

  分析:孩子會有一些攻擊性,但是這種攻擊性是因為他的不安全感與無能感所造成的。當孩子發現自己無法去改變時,他們就會去攻擊毀滅。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告訴孩子攻擊並不能解決問題,攻擊也不是改變的一種方法。

  4.恐懼

  恐怖表現在對某些事物或情景產生懼怕和逃離的心情,如怕打雷閃電,極度緊張,抱頭亂竄。

  分析:恐懼也是焦慮的一種表現,也是因為安全感不夠所造成的。

  兒童心理問題處理

  1、自閉

  表現:不愛與人接觸與交流,全心全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平常很安靜,但情緒極其不穩定。

  原因:遺傳、大腦發育不正常、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等等。

  應對方法:家有自閉症兒童,家長應給予他多些關愛、耐性與陪伴,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多帶孩子出外,看看外面的世界,幫助他走出自我的世界。

  2、恐懼

  表現:對生活中的一切存在畏懼,易焦慮,情緒波動大。

  原因:遭受過可怕的經歷,受人恐嚇,不善面對現實生活。

  應多方法:家長絕不可對孩子有恐嚇、強迫的行為,並想辦法找出孩子恐懼的源頭,幫助他面對恐懼。

  3、多動

  表現:坐立難安,多動、多話,不受控制,情緒不穩定,。

  原因:家庭教育方式不當或者腦神經受損。

  應對方法:家長應轉變教育方式,以及帶同孩子求醫,尋求相應的治療方法。

  4、語言障礙

  表現:口吃,不語,不善表達等等。

  原因:心理壓力大,恐懼,不當的模仿。

  應對方法:長輩應耐心、細心地指導孩子開口說話,讓孩子時刻保持穩定、樂觀的心態,切勿逼迫孩子開口。

  5、強迫症

  表現:對某事物非常執著,一直重複某些動作與行為,情緒敏感。

  原因:家庭教育方式不當;曾受某些事物的刺激;價值觀念錯誤等等。

  應對方法:家長應正視孩子的強迫症,幫助孩子以正確的心態面對一切事情。如孩子的強迫症嚴重,必須立刻尋求心理醫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