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寶寶溼疹的偏方有效又唯美

  嬰兒溼疹,俗稱奶癬,是寶寶常見的一種過敏性面板病,多見於2到3個月的小寶寶。治療寶寶溼疹的偏方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治療寶寶溼疹的偏方,歡迎閱讀。

  治療寶寶溼疹的偏方

  1、滑石、爐甘石各50克。冰片lO克,艾葉15克。共研末,裝入廣口瓶內備用,撒在溼疹上,外用消毒紗布包紮。

  2、苦蔘研末,紫皮大蒜掐爛成泥外敷患處,1日3次。冶慢性溼疹效佳。

  3、茄子1個,雄黃、枯礬各15克,先將茄子挖一個小孔,將上藥灌入孔內後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將茄子烤軟,枯礬、雄黃滲透到茄肉內,再將茄子放患處輕輕磨擦5~t0分鐘。一般邊擦邊止癢,治急性溼疹有良效。

  4、青黛、滑石粉、賞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糊狀,外塗患處,1日 3次。治療急性溼疹有良效。

  5、枯礬10克,爐甘石30克,冰片6克,苦蔘15克,共研細末備用,外敷患處,1日2次,治療陰囊溼疹有良效。

  6、蒲黃研末,將粉直接撒在溼疹處,外用紗布包紮,1日1次。

  7、吳茱萸100克,研細末,加膚輕鬆軟膏調糊狀,外敷溼疹處,1日3次,一般用1次癢止,用6-15天可愈。

  8、黃丹15克,冰片6克,氧化鋅20克。共研末,調香油外塗患處。1日3次。

  9、米仁赤豆湯:組成:米仁、赤豆各30克。製法:將米仁、赤豆加適量水煮爛,加適量糖,每日服二次,連服一個月。功用:清熱、利水、除溼、用於溼疹、面板過敏性瘙癢。

  10、豆腐菊花羹:組成:豆腐10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5克。製法:野菊花、蒲公英煎煮取汁約200毫升,加入豆腐,調味品同煮沸,用適量水澱粉勾芡、攪勻即成。功用:清熱解毒,用於溼疹、面板瘙癢及溼疹的恢復。

  11、馬齒莧拌香乾:組成:馬齒莧***鮮品***250克,豆腐乾3塊。製法:馬齒莧洗淨,用沸水泡5分鐘,擠幹,用刀切成細末。豆腐乾切成小粒和馬齒莧拌勻加適量麻油,調味品即成。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急性溼疹。

  兩個月寶寶臉上長溼疹怎麼辦

  溼疹形成的原因:嬰兒溼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面板病,屬於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至於確切的病因有時很難找到。通常把嬰兒溼疹稱為“奶癬”。奶癬皮損好發於顏面,多自兩頰開始,漸侵至額部、眉間、頭皮,反覆發作。嚴重者可親延頸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溼疹護理:

  一、儘量不要採用母乳餵養,給患兒多吃清淡、易消化、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礦特質的食物,這樣可以調節嬰幼兒的生理功能,減輕面板過敏反應。

  二、可用金銀花泡水給寶寶洗澡擦澡,因為寶寶太小了不會喝那個水。大寶寶的話能直接喝點也不錯了。母乳寶寶還小,可以讓媽媽喝金銀花泡水,涼性的,很有效的。

  三、注意給寶寶穿蓋少一點,不要捂到寶寶,並請注意通風保持乾爽。洗完澡之後,可以給寶寶塗些爽身粉,來自澳洲的貝悅嬰兒天然爽身粉,由純天然的玉米澱粉為主要成分,有助於寶寶的面板保持乾爽、清潔。如果天氣熱了可以用空調,26-28度左右為宜,涼快了溼疹也去的快了。

  總之,只要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並配合相應的藥物治療,溼疹是可以有效地控制的。即使一時控制不滿意,隨著斷奶時間的延長,溼疹也會逐漸消失。

  寶寶臉上溼疹用什麼

  嬰兒溼疹,俗稱奶癬,是寶寶常見的一種過敏性面板病,多見於2到3個月的小寶寶。溼疹常見於頭面部,或遍及全身。多數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引起寶寶面板過敏而發生溼疹,如牛奶、雞蛋、魚、肉、蝦米、螃蟹等,因此在哺乳期間媽媽的飲食要注意。另外,灰塵、羽毛、蠶絲以及動物的皮屑、植物的花粉等,也能使某些寶寶發生溼疹。

  寶寶穿得太厚、吃得過飽、室內溫度太高等也都可使溼疹加重。因為癢得厲害,孩子煩躁不安,睡眠、休息、精神、食慾都受到很大影響。有些寶寶臉上溼疹用什麼?由於寶寶的特點是時好時重,治好又犯,有的連續幾個月也不能徹底見好,奇癢還會使寶寶搔抓,容易繼發感染,因此媽媽要重視溼疹的護理。

  南方的天氣溼熱,寶寶溼疹很容易復發,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溼疹癢感加重,同時家裡要定期除溼,媽媽最好保證屋內溼度在70%以內。

  寶寶患病期間,母嬰都要禁食魚、蝦、蟹,食物中要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糖和脂肪適量,少吃鹽,以免體內積液太多。

  得了溼疹的寶寶最好天天洗澡。因為寶寶每天出汗很多,尤其是在小腦袋瓜上,汗液排出的物質堆積會對面板產生一定的刺激,應該及時清洗。另外,通過洗澡還能水化面板,讓面板的水含量提高。媽媽們為寶寶洗澡所選用的沐浴用品可以選用含有金盞花、燕麥葉等植物原料的沐浴露貝悅,有助於寶寶避免刺激。而洗澡時,要注意調節到合適的水溫,寶寶大一些的話可以考慮選擇淋浴,洗完之後用毛巾輕輕擦拭寶寶身上的水漬,避免過度刺激面板。面板乾燥的寶寶,洗完澡還可以適當潤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