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嬰兒長高

  嬰幼兒的身材高矮、體質強弱以及發育狀態受其父母的遺傳因素影響很大。但是有什麼方法能讓寶寶長高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嬰兒長高的方法,供大家學習借鑑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讓嬰兒長高的方法

  除了藥物治療,促進寶寶長高的三大處方就是營養、運動和睡眠。

  一、均衡的營養供給

  寶寶應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物及維生素,特別要適當補充動物性蛋白***優質蛋白***。

  蛋白質缺乏會直接影響身高增長。一些容易造成孩子身材偏矮的重要微量元素如鋅、鐵和B族維生素,在動物性食物中較豐富;鈣、磷元素及維生素D是骨骼生長的重要物質基礎。牛奶既含高蛋白又含高鈣,是很好的促進長高的食品。

  二、適量的運動鍛鍊

  運動鍛鍊能促進孩子骨骼、肌肉、關節、韌帶的發育和功能健全。可以在床上玩蹬腿、翻滾、爬行,或者進行遊泳、跳躍、嬰兒操等運動,對寶寶的身高發育都會有一定幫助。

  溫馨提醒:可以經常帶寶寶晒晒太陽,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產生,從而幫助鈣質吸收,對寶寶的骨骼發育是有利的。

  三、保證充足的睡眠

  根據不同月齡應該保證不同的睡眠時間,尤其是晚上要睡好。睡眠對寶寶的生長髮育實際上是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因為在每個睡眠週期裡面,比如生長激素是在睡眠週期裡面以脈衝形式分泌出來的。

  從日常生活中也能感覺到,睡不好的寶寶吃不好、玩不好,特別難帶,所以有的寶寶睡眠質量特別差和睡眠特別不規律,身高和體重都會受到很大影響,直接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生育。

  四、營造愛的生長環境

  除了保證營養、睡眠和運動外,還應該儘量減少精神因素對寶寶身體發育的影響,為寶寶營造溫馨安全、充滿關愛的生長環境。這樣不僅有利於寶寶的身高發育,對寶寶的心理和智慧發育也是有幫助的。

  嬰兒身體矮小的原因

  在寶寶的生長髮育過程中,因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生長速度減慢或停滯,引起生長延遲或障礙,最終導致身體矮小的,稱為矮小症,發病率大約為1%。假如寶寶身高比同年紀、同性別健康兒低於30%以上或在同齡兒均勻值2個標準差或第三個百分位以下,就是患上了矮小症。

  一、家族性遺傳

  寶寶的生長速度正常,骨齡也正常,矮小情況不嚴重,只是父母的身高偏矮,這屬於家族遺傳性身矮。

  二、低體重兒生長緩慢

  低體重兒即出生時體重小於2500克,無家族矮小史,也沒有內分泌異常的情況,生長速度在正常低值範圍內,骨齡正常或落後。他們的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正常,但有生長激素分泌節律的改變。

  三、疾病或營養缺乏

  如嚴重營養不良,慢性心肝腎疾病,嬰兒期慢性腹瀉等。這類寶寶矮小並不嚴重,內分泌檢查生長激素也不低,在調整營養、治療疾病後,身高和骨齡將有機會進入正常範圍。

  內分泌對身高的影響也很大,生長激素缺少、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功能增生等原因都可使孩子長不高。另外,全身性疾病如養分不良、心血管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可導致機體代謝障礙,也可引起身體矮小。

  四、精神因素

  家庭環境的不理想,或者缺少母親的關愛和陪伴,容易引起寶寶身材過矮,這在國外稱為“情感遮斷性身材過矮症”。

  五、垂體性侏儒

  這是由生長激素缺乏引起的。罹患垂體性侏儒的男女比例約為3:1,2~4歲時會發現明顯的生長落後,生長速度每年小於4釐米以下,不過這樣的寶寶肢體還比較勻稱,只是面容幼稚、腹部脂肪堆積,這是這種疾病的典型表現。此外,骨齡延遲常與身高齡相符,出牙、換牙延遲,智力正常。

  溫馨提醒:發現寶寶有矮小症徵兆時,應儘早診斷治療,將不良影響減到最低。

  嬰兒身體矮小的解決方法

  經明確診斷,有疾病的寶寶應直接轉向專科門診治療。而在排除各種疾病後,對於正常兒童和單純矮小寶寶,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方法一、定期體檢,觀察身高增長速度

  1歲內每3個月一次,1歲以後6個月隨訪一次,2歲後每年身高的長速大於5釐米的寶寶就可以排除矮小情況。骨齡則一年複查一次。

  方法二、採取正確餵養和護理方法

  對於單純矮小的寶寶,在養護時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如保證充足睡眠,加強體格鍛鍊與戶外陽光照射等,以促進其生長。同時要特別注意營養均衡,但不可以因為寶寶身高矮就給寶寶吃大量的補品,特別是人蔘蜂王漿等一些給老人、婦女吃的補品,因為其中可能含有激素等,可能刺激兒童提早發育成熟,造成矮小。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