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剛出生就有牙齒怎麼回事

  一般來說,小兒乳牙開始萌出的時間大部分在6-8個月時,最早可在4個月,晚的則到一週歲才長。如果小兒超過1歲仍未長出第一顆乳牙,才稱為乳牙晚出。其實,還有一種少見的情形,就是新生兒一出生或是出生後幾天就長出牙齒,醫學上稱為誕生牙或新生牙。其中,誕生牙是指嬰兒出生時口腔中已萌出牙齒,在新生兒時期***出生30天內***就長出的牙齒,稱為新生牙。

  誕生牙和新生牙臨床上均比較少見,病因是多因素的,可能與環境、遺傳、內分泌等有關係,部分可能是全身潛在系統性疾病在口腔中的表現,最常見的是軟骨外胚層發育不全綜合徵、下頜-眼-面畸形、小頜畸形綜合徵和小兒巨腦畸形綜合徵等。

  什麼情況下需拔除?

  有研究表明,85%左右的誕生牙或新生牙是下頜乳切牙。早萌的乳牙多數沒有牙根或者牙根發育很少,鬆動明顯,釉質和牙本質菲薄。對於這些牙齒,最好能拍X線片來檢查是否為多生牙、牙根的發育及鄰牙的情況。

  對於極度鬆動的牙齒,有隨時脫落導致誤吸的風險,應該及早拔除,但應該注意評估出血的情況,可以預防性使用維生素K。如果牙齒鬆動度不大,更傾向於保留牙齒。因為乳切牙拔出之後就導致缺牙,不利於孩子以後的發育和鄰牙的萌出。一般情況下,這些鬆動的牙齒可以在短期內變得穩固,它的鄰牙也有可能會提前萌出。

  存在於口腔中的牙齒可能會在嬰兒哺乳時劃傷舌腹、舌繫帶黏膜,導致創傷性潰瘍。長期的潰瘍可能會引起質地較硬、顏色蒼白的纖維瘤樣組織,影響舌的正常運動和哺乳。纖維瘤樣組織形成後是否能夠完全吸收,需要進一步觀察。如果潰瘍難以癒合,嚴重影響進食,導致嬰兒的營養障礙,建議拔除。

  對於媽媽來說,嬰兒口中存在的牙齒可能會導致哺乳困難,適當的哺餵姿勢是成功哺餵母乳和預防乳房受傷的必要條件。

  首先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 一個舒適的姿勢,如坐位,一隻手抱住新生兒,另一隻手用來支撐自己的乳房,用手移動乳頭去觸動飢餓的新生兒之嘴角, 引發其覓乳反射的產生。一旦其張開嘴巴,這時產婦應很快將新生兒的頭部抱靠緊貼胸部,以利新生兒含住整個乳頭及乳暈部,切記要注意乳頭是放在新生兒的舌頭上方, 而不是放在新生兒的舌頭下面。

  餵奶結束時, 產婦可以將事先乾淨的一隻手指從新生兒嘴角放入, 使新生兒口中由負壓改變為正壓狀態, 這時抽出乳頭可避免乳頭受傷或誕生牙自行脫落,從而避免誤吸或誤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