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城鎮居民的健康狀況反映著我國居民的健康水平,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問卷設計,調查物件及方法

  1.問卷編寫

  本問卷設計分為三部分:一是被調查者的個人背景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水平等;二是被調查者的醫療保險現狀,包括被調查者對醫療保險的認識、參加醫療保險的基本情況、對醫療保險的滿意度以及對政府關於醫療保險政策的希望等;三是被調查者對醫療保險的意見和建議。

  2.問卷採集及分析

  本問卷有效問卷共27份,主要來自迎澤區、小店區、尖草坪區區,調查物件為居住地為城鎮的居民。本問卷採用EXCEL程式設計統計。

  二、調查基本情況

  1.城鎮居民對醫療保險的認識

  上表的統計資料顯示,當前大多數城鎮居民對醫療保險都有了基本認識,這部分人群達到66.7%。究其原因在於,建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初步建立了帶有計劃經濟特徵的、涵蓋機關事業單位的公費醫療制度,並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城市化程序的快速推進,國務院於1994年3月開始進行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以至現今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全面推行,民眾逐漸接觸、瞭解醫療保險。同時,我們應看到的是仍有29.6%的居民對於醫療保險還處於“知道一些,但不清楚”的狀態,甚至3.7%的居民還不知道醫療保險,這種情況是不容樂觀的,說明目前政府對醫療保險的宣傳力度不夠,醫療保險的覆蓋面還有待於擴大。

  醫療保險與居民的密切程度越低,居民就越是不瞭解醫療保險的方方面面,就越是不關心醫療保險。與表1相關聯,高達44.5%的居民不太關心醫療保險,非常關心醫療保險的居民僅佔18.5%。

  2.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的情況

  從表2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到,醫療保險在城鎮居民中的覆蓋面僅為77.8%,仍有22.2%的居民處於醫療保險制度之外。未參加醫療保險的主要原因依次為:經濟條件不允許***33.3%***,作用不大***33.3%***,用人單位不管***22.3%***,其它:如已下崗、不知道該如何參加醫療保險***11.1%***。由此,說明影響城鎮居民未能參加醫療保險的主要原因在於經濟條件的限制和對醫療保險的認知度不夠高。目前,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遵循的是雙方負擔、統賬結合的基本原則,職工個人按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的2%繳納醫療保險費,但對於經濟條件不好,生活不夠富裕的居民來說,相當於月工資2%的醫療保險費仍是一種負擔。另外,部分居民對醫療保險制度不夠了解,有認識上的偏差,認為自己比較年輕,生病少,參加醫療保險是吃了虧。因此,全民醫保必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從已參加醫療保險的人群來看,61.9%的居民參加的是普通醫療保險,醫療保險佔家庭支出的10%以下的為61.9%,11%至20%的為38.1%,說明現階段醫療保險費用的支出比例並不大,這與我國實行統賬結合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一致的。由於參保患者人員結構還比較年輕,47.6%的居民認為醫療保險為個人減輕的醫療負擔為15%以下甚至是0,認為減輕60%以上醫療負擔的僅為9.5%。

  3.城鎮居民對於影響我國醫療保險的看法

  表3的統計資料顯示,城鎮居民認為影響我國醫療保險的主要原因是醫院暴利和政府責任不到位。醫院暴利表現在醫院開大處方,人情方,多做檢查,甚至收紅包,一方面從國家那裡拿走更多的錢,一方面繼續從市場中賺更多的錢,導致醫療費用開支失控,“看病難”“看病貴”,居民埋怨多,醫療保險制度執行成本難以降低,以藥養醫的情況比較嚴重,極大的影響了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和完善。其次,醫療保險是“三分政策,七分管理”,政府雖不斷的鞏固完善制度,細化強化管理,但這是個漸進過程,仍存在著力度不夠,花錢不合理的現象,這個瓶頸對於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險公共服務體系是很大的制約。

  另一方面,32%的居民說不清楚是哪些因素影響了我國的醫療保險,這與33.3%的居民對醫療保險認識不深是一致的,也說明目前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某些環節還不夠透明化,公開化。

  4.城鎮居民對醫療服務機構的滿意度

  從上表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到,47.6%的居民對醫保定點醫療服務機構的服務不滿意,其主要原因為收費不合理和服務態度不好。目前,醫療服務機構仍然存在藥品定價虛高,醫療服務收費不規範等現象,以致於其形象在居民心中大打折扣。當然,這其中可能存在居民對醫療服務機構操作流程不熟悉造成的對醫療服務機構的不理解。此外,居民作為接受服務一方,服務者的態度不好,必然導致居民對醫療服務機構的不滿意。這主要表現在醫療服務機構工作人員不能耐心、細緻、準確地解答被服務者的各種問題以及未能做到積極排除被服務者的困難。可見,在這其中要切實做到為人民服務,醫療服務機構就必須更好地為參保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5.城鎮居民對醫療保險的意見和建議

  由於33.3%的人群對醫療保險還不夠了解,25.9%的居民未對醫療保險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僅74.1%的居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總體來看,出現頻率最高的意見和建議見下表5。

  從表5可以看出,由於目前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才基本達到小康水平,藥品價格不合理,人們普遍希望降低藥品價格。某些省市特別是西部地區還存在大量的缺乏醫療保障的人群,如自由職業者、學生、職工家屬都不在保險範圍內,因此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也成為人們的一大期望。而另一呼聲較高的是醫療服務機構能夠提高服務質量。此外,表6的統計結果表明人們最希望政府加大實施綜合醫療保險。

  三 、對調查結果的幾點建議

  1.宣傳力度加大化。醫療保險是新生事物,在進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同時應加大宣傳力度,如設立基本醫療保險患者導診服務檯,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水平,以增強對醫療保險的認同度,消除相互埋怨等現象,為醫療保險制度的日趨完善提供思想基礎。

  2 .覆蓋物件擴大化。目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我國城鎮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中已全面實施,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覆蓋人群過少,離加快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的要求尚有差距。因此,必須加快實現從職工醫療保險到社會醫療保險的轉變,擴大覆蓋範圍。一是要加快研究和完善適應靈活就業方式的醫療保險,將個體工商戶、鐘點工、自謀職業人員等全面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範圍;二是要針對惡性疾病低齡化的趨勢,加快推行學生醫療保險辦法,提升學生醫療統籌層次,切實減輕患者家庭負擔;三是要增強對城市外來人口的管理,打破城鄉所有制等各種界限,建立覆蓋全體城鄉居民的一體化醫療保障制度。

  3.基金來源多元化。雖然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養老保險制度一樣採用了統賬結合的模式,但隨著小康社會的建成、人民健康需求的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提高,醫療保險基金的收支形勢將越來越嚴峻,醫療保險基金由單位和個人繳費轉變為籌資渠道多元化將成為必然趨勢。對於如何實現籌資渠道多元化,相關學者認為,除了作到應保盡保之外,一是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醫療保險風險儲備金;二是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單位和個人的經濟承受能力,適當提高基本醫療保險的繳費率,並主要用於增大醫療統籌基金的總量;三是要開闢社會募集渠道,向社會公佈設立醫療保險社會募集帳戶,接受中外企業、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主要用於對大病患者和困難弱勢群體的社會醫療救助。

  4.“三項改革”同步化。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一馬當先,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相對滯後,這是一大誤區,必須實行“三改並舉”。 一是要完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的管理辦法,切實打破壟斷,將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形式的醫療單位納入醫療保險服務定點範圍,影響和促進醫院、診所、藥店等相互競爭,加強平時檢查和年度考核力度,對違規操作、服務較差的定點單位要嚴肅處理;二是要實施與物價部門的資訊聯網,促進降低藥品價格,規範醫療服務收費;三是要定期公佈相關方針,引導居民就醫,將定點醫療機構相同病種的平均住院費用、自費金額所佔比例等定期向社會公示,使患者能夠對相關費用清清楚楚,讓醫院接受社會監督。

  儘管完善醫療保險制度不能畢其功於一役,是一個長期不斷髮展的過程,但改善目前令人差強人意的醫療保險現狀刻不容緩,我們要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建立和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滿足廣大民眾的醫療需求,讓大多數人民看得起病,看不起病的人也能看得起病。

  這次調查讓我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了社會,增加了我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了我的團結協作品質,更有意義的是通過次此調查加深了對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認識,在實踐中學習,這是極大的樂趣。同時也檢驗了平時所學,進一步提升了思維水平和完善了知識結構。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對此次調查感觸最多的是:儘管建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努力,建立了醫療保障制度,並在不斷對其完善,但與世界上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緊迫感隨之而來。但我們不能妄自菲薄,我們堅信只要憑藉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克服體制的弊端,就能全面建設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

  篇2

  摘要:我們小組成員的家鄉遍佈在大連、瀋陽和鞍山三個地方,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個地區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今年暑假,基於對家鄉的熱愛和學校及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支援和要求,積極響應遼寧師範大學關於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我們組成立城鎮居民生活現狀調研小組,全體成員利用暑期時間深入基層,通過問卷調查、民眾訪談等方法對大連、瀋陽和鞍山的居民生活現狀問題展開調研。

  一、中國在變,城鎮也在變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經濟持續穩定高速增長,城市化水平也不斷提高。城鎮居民的生活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人們開始關注更廣意義上的生活質量。

  ***一***居民收入不斷增長,收入渠道不斷拓寬

  根據村委會楊主任給我們的資料顯示: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收入的渠道進一步拓寬,收入結構發生變化。我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1990年的約1萬元上升到2000年的1.5萬元,由於城鎮居民家庭收入呈現多元化特徵,其收入構成也隨之變化,收入明顯提高。

  ***二***消費結構趨於優化,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由於受消費價格的影響,吃的比重上升,穿、住、交通通訊等都略有下降,而醫療保健比重也上升了,已高於吃的比重,躍居第一位,消費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服務性消費、旅遊支出、交通通訊、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美容用品和美容費支出成為居民生活中的五大消費熱點和亮點,有力地推動了總體消費水平。食品消費由量的滿足轉向質的提高。食品市場供應豐富,品種繁多,居民在吃飽的基礎上,更加註重質量的提高。人們的食品消費注重合理調整膳食結構,葷素搭配,粗細結合,追求食品的營養性、科學性、均衡性和多樣性。保健、環保的綠色食品倍受人們的青睞。

  1從主要食品消費量看,主食穩定,副食上升。各類蔬菜人均消費明顯上漲,各種鮮奶及奶製品人均消費也同比增長很多。

  2從享受性消費來看,精神消費人均消費相對於往年來說也略有提高。

  ***三***醫療保健支出快速增長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開,我區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呈快速增長態勢。統計資料表明,城鎮居民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支出比往年增長。

  二、改革開放,居民生活更美好

  我們小組同學經楊主任提供的往年資料,以及我們近些天對當地居民的生活調查,發現改革開放之前的農村和現在的農村生活迥然不同。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