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知識宣傳班會教案

  教案可以給教師帶來更多的反思,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對教案開展研究,在理論意義上可以指導教師對合格教案的標準有更好的認識,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愛護鼻子的意識。

  2、引導幼兒瞭解鼻子的作用,並學習擦鼻涕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師幼共同蒐集能引起幼兒興趣、有特殊氣味的生活用品。

  三、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由添畫遊戲匯入活動:出事一張未畫完整的畫像,***師***:這是一為粗心的小朋友在參加畫展時畫的一幅畫,這次她沒有的講,因為她這副畫沒有畫完整,小朋友觀察一下,這幅畫上缺少了什麼東西?並引導幼兒把畫添完整。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這副畫缺少了鼻子,並教育幼兒平時做事情要細心,由此引出鼻子。

  ***評:以添畫遊戲匯入,既能引起幼兒興趣,又能開發幼兒智力,展開想象,為什麼不得獎?同時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引出課題,為下一節做好鋪墊。***

  ***二***活動部分

  1、玩遊戲:師幼共同玩遊戲《看誰的本領大》,引導幼兒用各種器官去嘗試分辨事先準備好的各種物品的特殊氣味***醋、醬油、酒、水***,勸說對的給予擊掌鼓勵。

  2、引導幼兒根據以往的經驗說一說,鼻子還聞到過什麼氣味***臭味、甜味、燒焦味等***。

  3、引導幼兒說一說鼻子的作用。

  鼻子除了用來聞味,還有什麼作用?幼兒會說出:喘氣。教師給與相應鼓勵。舉例說明:人在感冒時鼻子容易堵塞,聞不到味,同時感覺喘不過氣來,那種滋味很難受,小朋友有那種感覺嗎?幼兒會答:“有”。因此,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鼻子,不要讓他受到任何的傷害。

  ***評:舉例說明鼻子的作用,幼兒更容易理解,更能增強幼兒保護鼻子的意識。***

  現在老師有個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聽一聽是怎麼回事?故事的名字是《翹鼻子魯魯》。

  ***評:進一步增強幼兒保護鼻子的重要性。***

  4、聽故事做討論:

  老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然後組織幼兒討論:魯魯做的對嗎?還有那些東西不能塞到鼻子裡?幼兒自由回答,根據回答教師做補充。

  小結:保護好鼻子,不能亂挖鼻子,不要把東西往鼻子裡塞,這樣做很危險也很不講衛生。

  ***評:真實的故事情節,說出了鼻子的重要性。通過幼兒討論,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並引深到生活中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5、叫幼兒正確擤鼻涕的方法:

  與幼兒談話,通過上面的遊戲小朋友已經知道鼻子的作用很大,難免有時流鼻子,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鼻涕時,不要亂抹,要用手帕或紙巾把鼻涕擦乾淨,那麼用手帕怎麼擦鼻涕?

  ***1***幼兒自己用紙巾擦鼻涕。

  ***2***根據幼兒的表現,講解擤鼻涕的正確方法,用手帕或紙巾按住鼻子,先按住一側鼻孔,輕輕擤另一鼻孔的鼻涕,再按住另一側鼻孔,輕輕一擤,擦淨鼻孔周圍的鼻涕。

  評:通過教幼兒擤鼻涕的正確方法,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三***結束部分

  組織幼兒用正確的方法,學擤鼻涕,對動作正確的幼兒給與鼓勵。

  ***總評:形象直觀的授課方式,既滿足了幼兒的求知慾望,又培養了幼兒的自理能力,自護意識與良好的衛生習慣。***

  四、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到閱覽室,看有關保護鼻子的畫冊。

  篇2

  目標:

  1、學習自己入廁,儘可能不尿溼褲子。

  2、知道當廁所人多時不爭搶。

  準備:木偶小猴

  過程:

  1、教師和幼兒共同欣賞故事《小猴尿溼了》

  ——教師出示木偶小猴,講述故事一遍。

  ——尿溼褲子會有什麼感覺?怎樣才能不尿溼褲子?

  ——教師總結:尿溼褲子會讓我們心理和身體都感覺不舒服。

  2、教師和幼兒共同參觀班級廁所。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本班活動室的廁所,讓幼兒知道廁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識別男廁所和女廁所的位置。

  ——分清小便池,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3、分別請男孩子和女孩子上廁所。

  ——男孩子入廁。討論:怎樣上廁所才不會將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離便池太近,以免弄髒褲子***

  ——穿有拉練的褲子小便,要小心不要損傷面板。

  ——女孩子入廁討論:怎樣上廁所才不會讓小便弄溼褲子?

  4、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入廁的注意事宜。

  ——教師帶幼兒回到活動室。玩遊戲時想小便怎麼辦?吃飯時想小便怎麼辦?集體活動時想小便怎麼辦?

  ——廁所里人多怎麼辦?小便急怎麼辦?***廁所里人多時不爭先、不擁擠、依先後順序小便。小便急時,可與其他幼兒協商,讓自己先用廁所***

  5、教師和幼兒共同參觀幼兒園公用廁所。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的公用廁所,告訴幼兒在室外活動時可就近入廁。

  篇2

  一、活動背景:

  可愛的小兔、狡猾的狐狸為小班幼兒所熟識。很多活動都藉助於這兩種動物角色的穿插表演,小班幼兒都非常投入,活動效果也比較好。所以本活動也以動物間的追與躲的遊戲為組織形式,以滿足幼兒對動物情境表演的興趣。

  小班幼兒的自我形體感知能力還有待提高,他們往往不能較為正確地估測自身與周圍環境的空間立體關係。譬如撐傘時可能會只罩住自己的頭部,而把身體露在傘外;或者撐傘時不能注意與周圍環境事物的協調,總要碰到他人或碰倒物品等。

  下雨天幼兒帶來了許多雨傘,教師以此為道具,引導幼兒學習兩人合撐一把傘,嘗試把自己的身體全部躲藏起來,在遊戲情景中發展幼兒對自己身體與周圍環境的空間感知能力。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和兔媽媽做遊戲的形式發展身體靈活躲閃能力,使身體動作更加協調。

  2、在遊戲中嘗試兩人合用一把傘,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情感。

  三、活動重難點

  1、重點:嘗試兩至三人合用一把傘,學習靈活地躲藏,不碰撞。

  2、難點:遊戲中能夠注意把身體全部藏在傘下。

  四、活動準備

  1、場地佈置:圈圈作河中的石頭,若干小傘作蘑菇***數量為幼兒人數的一半***,墊子作草地,長凳子攔開一塊場地作小兔家。

  2、狐狸和兔媽媽頭飾各一。《兔子舞》音樂+打雷下雨聲。簡易舞蹈動作。

  3、幼兒聽故事《愛心傘》。有在傘下躲雨、藏起身體的經驗,嘗試學習合撐一把傘。

  五、活動組織與建議

  1、以兔媽媽帶寶寶做遊戲的形式匯入,創設遊戲情境,幫助幼兒熟悉活動場地。

  師戴兔媽媽頭飾:“兔寶寶們,現在天氣很好,媽媽帶你們去玩,好嗎?”

  2、以師生共同遊戲的形式通過練習雙腳跳躍、往後拔物的身體動作練習,發展身體協調能力,為遊戲做好準備。

  師:媽媽和你們一起去採蘑菇、吃青草、拔蘿蔔好嗎?

  ***1***、以師生雙腳跳躍的形式過小河,發展跳躍能力。

  師:前面有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應該怎麼辦?

  ***2***以來到草地吃青草、雙手拔蘿蔔的形式,提高身體平衡能力。

  師:這裡有許多蘿蔔,我們一起來拔蘿蔔吧!

  ***3***以來到蘑菇地大家摘蘑菇的形式,引導幼兒兩個人合撐一把傘。初步探索合撐傘的方法。

  3、遊戲:“聰明的小兔”。

  ***1***、明確遊戲規則:初步學習兩兩合撐傘的技能,知道森林裡有敵人狐狸,注意防範。

  ***音樂變成了打雷下雨聲***,師***兔媽媽***:“孩子們,下雨了,怎麼辦呢?”媽媽引導寶寶們兩兩合用傘。兔媽媽以要回家收衣服為由,叮囑寶寶們注意防範森林裡的敵人:狐狸,如果狐狸來了要趕快找個地方躲起來,把身體全部藏起來,不要漏出屁股、腿腳等,不能動不能有聲音。

  ***2***、通過遊戲,探索在傘中靈活躲閃的最好方法。

  ①以“狐狸來了”的形式創設遊戲的情景。***師換上狐狸頭飾***

  幼兒立刻躲到蘑菇傘下,配班教師提醒幼兒把全部身體都藏好。

  ②以狐狸來檢查、搜尋沒有躲藏好的小兔的形式,暗示幼兒要儘量完全躲藏。

  ③交流如何才能更好躲藏,引導幼兒討論正確的躲藏方法。

  ***3***完整遊戲兩遍,師生互換遊戲角色。

  4、以慶祝自己成功躲過狐狸的形式,共同跳“兔子舞”。

  5、以“天晚了,我們要回家了”的形式,師生共同做放鬆運動,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