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中耳炎吃什麼藥

  對於這個問題你需要正確認識,那麼呢?下面由小編告訴你。

  寶寶中耳炎該如何用藥?

  當兒童患有中耳炎,往往會出現耳鳴、耳痛、聽力下降、耳道流膿等情況。

  急性中耳炎以全身用藥和區域性用藥結合為主,慢性中耳炎以區域性用藥為主。全身用藥主要包括口服或者靜脈用抗生素,區域性用藥則包括清洗膿液的藥物、消炎殺菌類藥物,以及收縮鼻腔、開放咽鼓管類藥物。

  1、兒童中耳炎以區域性用藥為主。

  流膿停止、耳內完全乾燥後穿孔或可自愈,穿孔不愈者可行鼓膜修補術或鼓室成形術。區域性用藥,需根據不同病變情況選用藥物:

  ***1***鼓室粘膜充血、水腫,有膿液或粘膿時,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類藥物混合液,如0.25%氯黴素液、氯黴素可的鬆液、3%潔黴素液、1%黃連素液等。

  ***2***粘膜炎症逐漸消退,膿液極少,中耳粘膜水腫、潮溼者,可用酒精或甘油製劑,如4%硼酸酒精、4%硼酸甘油,2.5~5%氯黴素甘油等。

  ***3***穿孔大、膿液較少時,可用粉劑,如硼酸粉、氯黴素硼酸粉等,有助於幹耳。

  2、中耳炎區域性用藥注意事項:

  ***1***要根據病情,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才安全有效。

  ***2***用藥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內膿液,可用3%雙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後用棉花籤拭淨或以吸引器吸盡膿液,方可滴藥。抗生素滴耳劑宜參照中耳膿液的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適當藥物。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用於中耳區域性可引起內耳中毒,應慎用或儘量少用。粉劑宜少用,粉劑應顆粒細、易溶解,一次用量不宜多,鼓室內撒入薄薄一層即可。穿孔小、膿液多者忌用,因粉劑可堵塞穿孔,妨礙引流。

  寶寶中耳炎吃中成藥治療

  中成藥是中耳炎的治療裡常用的用藥治療方式,常用於中耳炎治療的藥物有中耳炎散、龍膽瀉肝丸等,具體的用藥,要根據患兒具體病情來決定,不能隨意用藥。因為中成藥都是中藥成分入藥,因此在副作用上相對西藥來說很小。

  1、中耳炎散:中耳炎散是治療中耳炎的古方,並且對於治療中耳炎效果顯著。主要成分是乳香、沒藥、冰片、甘草,用於治療中耳炎出現的耳內悶脹堵塞,耳痛,耳鳴。乳香、沒藥可調氣活血,治療氣血凝滯,消腫生肌;冰片可透骨通竅、散熱止痛;甘草則可益氣復脈、調和諸藥。這樣通過調和氣血、入骨通經、清熱解毒從而治癒中耳炎。用法用量是用消毒棉籤將耳道洗拭乾淨,以紙捲成細管或用細塑料管攝入適量藥粉,吹入耳道深部,每日4-6次。

  2、龍膽瀉肝丸:為耳鳴耳聾類非處方藥藥品。具有勞清肝膽,利溼熱的功效。用於肝膽溼熱,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尿赤,溼熱帶下。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孕婦慎用。兒童、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及脾虛便溏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3、黃連上清片:清熱通便,散風止痛。用於內熱火盛引起的頭暈腦脹,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耳痛耳鳴,暴發火眼,大便乾燥,小便色黃。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年老體虛患者,大便溏軟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4、清熱散結片:具有消炎解毒,散結止痛的功效。用於急性結膜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急性腸炎、急性菌痢、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氣管炎、淋巴結炎、瘡癤疼痛、中耳炎、皮炎溼疹。